《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时间: 2025-01-11 21:36:45
短翮后飞者,前攀鸾鹤翔。
力微应万里,矫首空苍苍。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一朝下蒲轮,清辉照岩廊。
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
经术震浮荡,国风扫齐梁。
文襟即玄圃,笔下成琳琅。
霞水散吟啸,松筠奉琴觞。
冰壶避皎洁,武库羞锋铓。
小子书代耕,束发颇自强。
艰哉水投石,壮志空摧藏。
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
饥寒束困厄,默塞飞星霜。
百志不成一,东波掷年光。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
平明梁山泪,缘枕沾匡床。
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
哀砧捣秋色,晓月啼寒螀。
复此棹孤舟,云涛浩茫茫。
朱门待媒势,短褐谁揄扬。
仰羡野陂凫,无心忧稻粱。
不如天边雁,南北皆成行。
男儿白日间,变化未可量。
所希困辱地,剪拂成腾骧。
咋笔话肝肺,咏兹枯鱼章。
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翮后飞者,前攀鸾鹤翔。
力微应万里,矫首空苍苍。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一朝下蒲轮,清辉照岩廊。
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
经术震浮荡,国风扫齐梁。
文襟即玄圃,笔下成琳琅。
霞水散吟啸,松筠奉琴觞。
冰壶避皎洁,武库羞锋铓。
小子书代耕,束发颇自强。
艰哉水投石,壮志空摧藏。
十年侣龟鱼,垂头在沅湘。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骚雅道未丧,何忧名不彰。
饥寒束困厄,默塞飞星霜。
百志不成一,东波掷年光。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
平明梁山泪,缘枕沾匡床。
依泊洞庭波,木叶忽已黄。
哀砧捣秋色,晓月啼寒螀。
复此棹孤舟,云涛浩茫茫。
朱门待媒势,短褐谁揄扬。
仰羡野陂凫,无心忧稻粱。
不如天边雁,南北皆成行。
男儿白日间,变化未可量。
所希困辱地,剪拂成腾骧。
咋笔话肝肺,咏兹枯鱼章。
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飞翔与追求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的开头提到短翅的鸟儿在后飞,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艰难;而前方却有神鸟在高翔,显示出理想的遥不可及。接着提到自己虽有微薄的力量,却想要飞向万里之外。诗人回忆起曾经探访的美好地方,感叹如今的风景已不再如昔日那般美丽。诗中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
- 短翮:短小的翅膀,象征限制与无力。
- 鸾鹤:神话中的鸟,象征高贵与理想。
- 考槃:古代的名山,象征追求的目标与理想之地。
- 商洛:地名,象征高风亮节之地。
- 文襟:文采、文人的风采。
- 琳琅:美玉,象征珍贵的作品或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诗歌风格多变,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群玉在外游历的过程中,面临人生的困境与追求理想的挫折,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群玉的这首诗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反思,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将一种孤独的求索之旅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短翮后飞者”引出,表现出渺小与无力,随后对比“前攀鸾鹤翔”,展现出理想的高远与难以达到。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如“清辉照岩廊”和“木叶忽已黄”,不仅仅是环境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诗中更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通过“经术震浮荡”与“国风扫齐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下的忧虑,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翮后飞者”:短小的翅膀飞得很慢,象征追求理想的艰难。
- “前攀鸾鹤翔”:遥望高飞的神鸟,渴望达到理想。
- “一朝下蒲轮”:某一天,象征某种机遇或转折。
- “孤醒立众醉”:诗人独自清醒,感受到他人的醉态,表现出孤独感。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对仗,如“冰壶避皎洁,武库羞锋铓”,通过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鹤:象征纯洁、高尚的理想。
- 清辉:象征光明与希望。
- 孤舟:象征孤独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群玉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描写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友情的珍视
-
“短翮后飞者”中的“短翮”象征什么?
- A. 强大
- B. 渺小与无力
- C. 高贵
- D. 自由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群玉的孤独与李白的洒脱,两者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态度上各有不同,李群玉更显沉重,李白则更显轻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