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落洲
李群玉 〔唐代〕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白话文翻译
在九江的寒露傍晚,微微的浪花伴随着北风吹起。河岸的小岛上,渔人点亮了篝火,芦苇荡中传来野鸭与雁的叫声。昏暗的云彩遮住了庐山,轻微的鼓声让我辨认出湓城的方向。遥远的回忆中,我想起在天边的弟弟,曾经和我一起走过这条路。
注释
- 九江:指长江的一个支流,地处现今江西省。
-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渐凉。
- 浦屿:指河岸的小岛。
- 渔人火:渔民在岸边点燃的篝火。
- 蒹葭:指芦苇。
- 凫雁:指野鸭和大雁。
- 颓云:指低沉的云层。
- 晦庐岳:指庐山在阴云中显得模糊。
- 微鼓:轻微的鼓声。
- 辨湓城:识别湓城的方向。
- 天边弟:远方的弟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某次旅行途中,或许是因思念远方的弟弟,触景生情而作。唐代社会繁荣,诗人常在游历中感怀人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露夕”的自然景象为引子,展现了一个秋天傍晚的宁静画面,结合了人、景、情的交融。首句提到的“九江寒露夕”,不仅描写了时间与地点,更设置了清冷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初秋的寒意。接着,诗人通过“微浪北风生”描绘出一种轻柔的动感,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北风的呼啸相得益彰。
在第二联中,渔人篝火的温暖与芦苇间的鸟鸣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自然景致的生动与宁静的和谐。而“颓云晦庐岳”的描写则引入了一种沉重的情感,暗示着某种忧郁与思念。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对弟弟的回忆,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意蕴丰富的诗境,展现了李群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江寒露夕:设定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微浪北风生:描写水面的波动与北风的呼啸,增加了诗的动感。
- 浦屿渔人火:引入人生活动,表达了渔民的温暖与生活气息。
- 蒹葭凫雁声:自然界的声音,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 颓云晦庐岳:描绘出一幅阴郁的画面,寄托了情感的沉重。
- 微鼓辨湓城:鼓声指引方向,暗示对故乡的向往。
- 远忆天边弟:通过对弟弟的思念,升华了情感。
- 曾从此路行:回忆共同的经历,体现了亲情的深厚。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微浪北风生”与“蒹葭凫雁声”,形成对比与呼应。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情交织,构成丰富的意象。
- 拟人:如“微鼓”,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依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寒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预示着生命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 渔人火:代表人类生活的温暖与生存的希望。
- 蒹葭与鸟声: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孤独感。
- 颓云:代表忧愁与思念,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情绪。
- 弟弟的回忆:情感的寄托,代表亲情的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露”是指哪个季节的节气?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微鼓”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 A. 欢乐
- B. 忧伤
- C. 宁静
- D. 热闹
答案:
- C. 秋季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群玉的《桑落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但李群玉更加强调了旅行中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在孤独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代诗人李群玉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