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召叟》

时间: 2025-01-26 00:55:16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

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

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苏召叟
陆游〔宋代〕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
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
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
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

白话文翻译:

苏子(苏召叟)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就像天边的鸿雁那样翩翩而飞。
他的才华令我惊叹,文字如同风中飘动的旗帜。
不仅是千人所瞩目,他的才华更是四海皆知。
尽管我已年迈,但对于他的赞誉却丝毫不妨碍。

注释:

字词注释

  • 苏子:苏召叟,陆游的朋友,才华出众的文人。
  • 俦辈:同辈、同类的人。
  • 翩如:轻盈地像。
  • 刮眼膜:惊艳、令人瞩目。
  • 头风:形容文字的飘逸。
  • 岂止:何止、不仅仅。
  • 四海空:全国,四面八方。
  • 老夫:指诗人自己,表示谦逊。

典故解析

  • “天际鸿”:出自古文中常用来比喻人才的卓越。
  • “千人见,四海空”:强调了苏召叟的才华影响广泛,世人皆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题材。

创作背景: 《赠苏召叟》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赞美和对后辈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对苏召叟的崇敬与认可。陆游通过“翩如天际鸿”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苏召叟的才华和气质,给人以翱翔天际、超然物外的感觉。接着“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用“刮眼膜”形容苏子的才华之惊艳,显示出他的文字功底是如何让人耳目一新。诗中提到“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进一步强调了苏召叟的才华是世所共知的,影响力遍及四海。

最后一句“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则是诗人自谦,尽管自己已年迈,但对苏召叟的赞美之情丝毫不减,体现了老年人的宽广胸怀与对后辈的期许。这首诗在形式上虽简洁,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苏子出俦辈:苏召叟在同辈中表现突出。
  2. 翩如天际鸿:比喻他像鸿雁一样轻盈高远。
  3. 才华刮眼膜:强调他的才华令人惊叹。
  4. 文字愈头风:文字优美,愈加引人注目。
  5. 岂止千人见:不仅是千人所认可。
  6. 真当四海空:他的才华是全国皆知的。
  7. 老夫虽耄矣:尽管我已经年老。
  8. 此论不妨公:但对他的评价仍然愿意公开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翩如天际鸿”将苏召叟的才华比作高飞的鸿雁,传达出他非凡的气质。
  • 夸张:“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苏召叟的才华不仅被众人所知,更是影响深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赞美和鼓励,表现了诗人对才华横溢的后辈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南宋文人以文会友的风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高远、自由的志向。
  • :象征文字的流动与影响力。
  • :象征广阔的天地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苏子”指的是谁?

    • A. 陆游
    • B. 苏召叟
    • C. 友人
  2. 诗中“翩如天际鸿”意指什么?

    • A. 苏召叟的才华出众
    • B. 苏召叟的外貌
    • C. 苏召叟的家庭背景
  3. 诗人对苏召叟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赞美
    • C.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但陆游的诗更显得温和细腻,而李白则气势磅礴,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全宋诗》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