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阁吟》
时间: 2025-01-27 03:2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霜阁吟
作者: 林淳 〔宋代〕
烟霞郁林峦,天地横机轴。
天巧出经纬,织来云锦簇。
木杪见浮屠,突兀隐渠屋。
夕照含幽微,曛红间深绿。
可望不可亲,白鸟时往复。
飞阁凌秋霜,危槛倚修竹。
崖阴分白昼,飒爽变幽谷。
隙地清绝处,他年犹可卜。
山水固依然,为我留苍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受。烟云缭绕,山林耸峙,天地之间如同一把横放的机轴。自然的巧妙使得经纬分明,宛如织成的云锦。树梢隐约可见的浮屠,突兀而立的房屋。夕阳的余晖透出微弱的光芒,红色的光辉与深绿色的树叶交织在一起。白鸟时而飞过,既可以仰望但又无法亲近。飞阁高耸在秋霜之上,危栏依偎在修竹旁。悬崖的阴影分割了白昼,清风使幽谷变得爽朗。在那片清绝的地方,将来依然可以寻求。山水依旧如昔,为我留下苍翠的树木。
注释
- 烟霞:烟雾和霞光,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 郁:指浓密、郁郁葱葱的样子。
- 机轴:比喻自然的法则和规律。
- 浮屠:佛教建筑,特指塔。
- 曛红:指夕阳的红色光辉。
- 飞阁:高耸的楼阁。
- 隙地:指狭小的地方,清绝处。
典故解析
- 浮屠:在中国文化中,浮屠常常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
- 白鸟:白鸟在古诗中常常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描绘著称,擅长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林淳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霜阁吟》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全诗通过描绘山林、云霞、夕照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中的“烟霞郁林峦”不仅描绘了秋季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广袤。诗人以“天巧出经纬,织来云锦簇”来表达自然之美的精巧与复杂,借此引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可望不可亲,白鸟时往复”传达了一种渴望与无奈之感,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和向往。随着诗意的深入,飞阁与修竹的描写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宏观的自然景象到微观的细腻描绘,再到个人的内心感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山水画。诗人最终以“山水固依然,为我留苍木”结束,点明了自然的恒久与人类情感的脆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霞郁林峦:描绘了烟雾与霞光交织的山林景色。
- 天地横机轴:形象地比喻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如同机轴般横贯。
- 天巧出经纬:自然的巧妙使得万物有序,宛如经纬线般分明。
- 织来云锦簇:形容自然景色的丰富多彩,如同织锦一般美丽。
- 木杪见浮屠:远望树梢隐现的佛塔,象征着一种宁静与超脱。
- 夕照含幽微:夕阳透出的微弱光辉,增添了幽静的气氛。
- 曛红间深绿:夕阳的红色与深绿色的树叶交织,营造出美丽的画面。
- 可望不可亲:白鸟飞翔的景象虽美,却无法触及,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
- 飞阁凌秋霜:高楼阁宇在秋霜之上,展现了高远的意境。
- 危槛倚修竹:高栏杆依偎在修竹旁,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生活场景。
- 崖阴分白昼:山崖的阴影将白昼分割,暗示了光明与黑暗的交替。
- 飒爽变幽谷:清风吹过,让幽谷变得清新爽朗,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隙地清绝处:在狭小的清幽之地,留有未来的希望。
- 山水固依然:山水的景象依旧如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地横机轴”,用机轴比喻自然的法则。
- 拟人:如“夕照含幽微”,赋予夕阳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白鸟时往复”。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烟霞:象征着变化多端的自然,给人以神秘感。
- 浮屠:象征宁静和超脱,体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夕照: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给人以思考。
- 飞阁: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展现诗人的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烟霞郁林峦”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山川湖海
B. 秋天的山林
C. 雪山冰川 -
“飞阁凌秋霜”中的“飞阁”象征什么?
A. 诗人的理想生活
B. 幽静的山谷
C. 繁华的都市 -
诗中提到的“白鸟时往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的感慨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但更注重静谧的氛围和内心的宁静,与林淳的《秋霜阁吟》形成鲜明对比。林淳的作品则更为生动,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诗词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