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少伊韵》

时间: 2025-01-11 16:49:09

气压伊吾一剑鸣,风生铜柱百蛮惊。

君家自有堂堂阵,我欲周旋恐曳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压伊吾一剑鸣,风生铜柱百蛮惊。
君家自有堂堂阵,我欲周旋恐曳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强大的敌人时的感慨。第一句“气压伊吾一剑鸣”可以理解为剑在伊吾(古代西域地区)一声鸣响,气氛中充满了压迫感;“风生铜柱百蛮惊”则描绘了大风吹动铜柱,令百蛮(指西北民族)都为之惊惧。接下来的两句则体现了对君家(可能指某位统治者)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参与战斗的心情,但又担心自己无力应对。

注释:

  • 伊吾:古代西域地区,地处今新疆境内,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 剑鸣:指剑发出的声音,象征战争的开始或紧张局势。
  • 铜柱:可能指的是古代兵器或某种标志,象征强大的武力。
  • 百蛮:泛指西北的少数民族,常常与中原王朝对抗。
  • 堂堂阵:形容军阵的威武雄壮,显示出君家军队的强大。
  • 曳兵:指拖拉兵器,暗示诗人对参战的胆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少白,宋代著名诗人、词人。范成大在文学上成就显著,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乡土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紧张时期。诗人借助对剑鸣与风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战争局势的关注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斗的恐惧与无奈。

诗歌鉴赏:

《和马少伊韵》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首句“气压伊吾一剑鸣”通过将剑鸣与压迫感结合,引入了战争紧张的气氛,仿佛能感受到剑光闪烁,敌对情绪弥漫在空气中。这种对战争的描绘,极具画面感,瞬间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中。

接着“风生铜柱百蛮惊”则在视觉与听觉上进一步增强了战斗的氛围。铜柱在风中摇曳,似乎也在为即将来临的战争而震颤,百蛮的惊惧则突显了敌人的强大与威胁。此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隐喻了人心惶惶的状态,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后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君家的尊重和对战斗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诗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既有英雄的豪情壮志,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态度,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生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气压伊吾一剑鸣:剑声响起,压迫的气氛弥漫,暗示战争的来临。
  2. 风生铜柱百蛮惊:强风驱动铜柱,惊动了周边的百蛮,展现了战斗的威势。
  3. 君家自有堂堂阵:君家拥有强大的军队,显示出其军事力量。
  4. 我欲周旋恐曳兵:诗人渴望参与战斗,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胜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剑鸣与气压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 拟人:铜柱在风中震动,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气压”与“风生”,“君家”与“我欲”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外敌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与愿望参与战斗的豪情壮志,也有对自身力量的怀疑与恐惧,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冲突与苦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勇气,代表着战争与斗争。
  • 铜柱:象征着坚固与威严,代表着敌人强大的兵力。
  • 百蛮:象征外敌,反映了国家的危机与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伊吾”是指哪个地方? A. 中原
    B. 西域
    C. 南方

  2. “我欲周旋恐曳兵”中的“曳兵”是什么意思? A. 拖拉兵器
    B. 拿起武器
    C. 进行战斗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英勇与豪情
    B. 恐惧与无奈
    C. 忧国忧民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范成大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对战斗的复杂心理,李白则更多体现了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