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庵即事三绝 其一》

时间: 2025-04-28 03:11:30

无风香篆吐长丝,书架凝尘不下帷。

鸟雀声和晴日暖,午窗扪虱坐多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风香篆吐长丝,
书架凝尘不下帷。
鸟雀声和晴日暖,
午窗扪虱坐多时。

白话文翻译: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香烟缭绕,细长的烟丝轻轻吐出;书架上满是灰尘,帷幕不曾揭起。鸟儿的鸣叫伴随着暖和的阳光,午后的窗边,我悠闲地抓虱,坐了很久。

注释:

  1. 无风:没有风。
  2. 香篆:香烟的形状,这里指香的气味缭绕。
  3. 吐长丝:形容香烟缭绕,像长丝一样。
  4. 书架凝尘:书架上积满了灰尘,表明很久没有人去碰它。
  5. 不下帷:帷幕没有揭开,形容环境的静谧。
  6. 鸟雀声:鸟儿的叫声。
  7. 晴日暖:晴朗的日子,温暖的阳光。
  8. 午窗:午后的窗边。
  9. 扪虱:抓虱子,指悠闲的状态。
  10. 坐多时:坐了很长时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香篆”、“书架”、“鸟雀声”等意象,反映了当时文人隐居生活的闲适状态,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复,江苏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文人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放下庵即事三绝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午后时光。诗人利用“无风”“香篆”“书架凝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没有风,香烟袅袅,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状态;书架上积满了灰尘,暗示着诗人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

在这样的环境中,鸟雀的鸣叫和暖和的阳光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坐在窗前,悠闲地抓虱子,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观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彰显了文人特有的闲适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风香篆吐长丝”:在这句中,诗人描写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香烟在无风的情况下缓缓上升,像细长的丝线一样,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2. “书架凝尘不下帷”:书架上堆积的灰尘暗示着长久未有人去读书,帷幕未揭,营造出一种封闭和安静的氛围。
  3. “鸟雀声和晴日暖”:鸟儿的鸣叫声与温暖的阳光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突显出生活的美好。
  4. “午窗扪虱坐多时”:诗人悠闲地坐在午后的窗边,抓虱子,强调了一种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烟比作“长丝”,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无风”与“晴日暖”,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鸟雀声的描写赋予鸟儿一种生动的性格。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恬淡、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篆:象征着宁静与清新。
  • 书架:代表了文化和知识的积累。
  • 鸟雀: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午窗: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风”所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寒冷
    B. 宁静
    C. 喧闹

  2. 诗人坐在哪里悠闲地抓虱子? A. 门口
    B. 午窗
    C. 庭院

  3. “书架凝尘”的意思是什么? A. 书架上有很多书
    B. 书架上积满了灰尘
    C. 书架下有虫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描写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山中杂诗》(王维):表现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放下庵即事三绝 其一》《饮酒》(陶渊明):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诗更注重细节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