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末利二绝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02:10

忆曾把酒泛湘漓,末利毬边擘荔枝。

一笑相逢双玉树,花香如梦鬓如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曾把酒泛湘漓,末利毬边擘荔枝。一笑相逢双玉树,花香如梦鬓如丝。

白话文翻译:

回忆曾经在湘水上饮酒,末利树下我们一起剥荔枝。相逢时的欢笑如同两棵玉树,花香如梦,鬓发如丝般轻柔。

注释:

  • 泛湘漓:在湘水和漓江上泛舟。
  • 末利:一种树木,常用作诗中的意象。
  • :球,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 :剥开,形容剥荔枝的动作。
  • 双玉树:比喻两人如同美丽的玉树,象征着美好的相遇。
  • 鬓如丝:形容头发柔顺如丝,展现了温柔和美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湘”与“漓”是古代山水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希白,号雪峰,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茶道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范成大游历湘江和漓江时的游记,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与友人相聚的情感。

诗歌鉴赏:

《再赋末利二绝 其二》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友谊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忆曾把酒泛湘漓”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湘水与漓江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提到“末利毬边擘荔枝”,不仅描绘了丰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后两句“一笑相逢双玉树,花香如梦鬓如丝”则将友谊与美景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用“玉树”比喻友谊之美,展现出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愉悦心情。“花香如梦”则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梦幻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整首诗用词华美,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曾把酒泛湘漓”:回忆过去在湘水和漓江上喝酒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怀旧情感。
    • “末利毬边擘荔枝”:在末利树边,一起剥荔枝,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一笑相逢双玉树”:相遇时的欢笑如同两棵美丽的玉树,象征着友谊的珍贵。
    • “花香如梦鬓如丝”:花香扑鼻,宛如梦境,头发如丝般轻柔,展示了美好的瞬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玉树”,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一笑相逢”和“花香如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花香如梦”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探讨了友谊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湘水和漓江: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 末利树:代表着生命的繁茂与友情的根基。
  • 荔枝:象征着丰收和快乐的分享。
  • 玉树:美好友谊的象征。
  • 花香:代表生活的美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和“漓”分别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和黄河
    • B. 湘江和漓江
    • C. 天津和北京
  2. “末利毬”中的“毬”是什么意思?

    • A. 球
    • B. 鸟
    • C. 书
  3. 诗人用什么形象来比喻友谊?

    • A. 竹子
    • B. 玉树
    • C. 荔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再赋末利二绝 其二》和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范成大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和谐,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放纵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资料和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