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
时间: 2025-01-23 12:0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节宿翁源县与叶景小酌
作者:杨万里
此县谁言是强名,古来十室亦琴鸣。
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
村酒分冬胜虚度,霜风一夜辨新晴。
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
白话文翻译:
这地方谁说它的名声强大,古时候十户人家也能传出琴声。
只是觉得这里的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舍太少,偶尔也能听到几声鸡犬叫。
村里的酒在冬天喝起来更胜过虚度,经过一夜的霜风能分辨出新晴的气息。
我在半生的游历中遇到佳节,佳节又怎会辜负我这半生的经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强名:名声很大。
- 琴鸣:指有琴声传出,形容文化气息。
- 茅竹舍: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房屋。
- 鸡犬声:指村落生活的气息,形容乡村的宁静与生活气趣。
- 分冬胜虚度:在冬天品酒,胜过虚度光阴的感觉。
- 霜风:冬天的风,带有霜气。
- 佳节:指美好的节日,通常是指与亲友团聚的时刻。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琴鸣”与传统文化有关,表达了古代文人对音乐与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生活细腻、情感真挚见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生活的真谛。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在翁源县游历,借酒抒怀,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佳节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开篇提到“此县谁言是强名”,直接否定了外界对翁源县名声的评价,强调了内在的生活品质。诗人通过“十室琴鸣”的描写,展现了即使在偏僻的乡村,依然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氛围。接着“六七茅竹舍”与“鸡犬声”的对比,生动展现了乡村的真实生活状态,既有朴实无华的居住条件,又有生动的生活气息。
“村酒分冬胜虚度”一句,点明了饮酒的乐趣与生活的哲理。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酒也能带来温暖的愉悦和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两句“半生客路逢佳节,佳节何曾负半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与节日的珍惜,强调了节日带来的欢乐与回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节日的热爱,是对乡村生活的一种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县谁言是强名:质疑外界对该县名声的评判。
- 古来十室亦琴鸣:即便是小村落,也有文化气息。
- 只嫌六七茅竹舍:虽然住得简陋,但生活气息浓厚。
- 也有两三鸡犬声: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 村酒分冬胜虚度:在寒冬中饮酒的乐趣胜过空虚的生活。
- 霜风一夜辨新晴:通过霜风的变化感知天气的变化。
- 半生客路逢佳节:在旅途中经历节日的欢愉。
- 佳节何曾负半生:节日的欢愉不会辜负人生的经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村酒分冬胜虚度”与“霜风一夜辨新晴”,形成对比。
- 象征:酒象征生活的乐趣,节日象征人生的高光时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乡村生活与节日的情感,反映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声:象征文化与艺术。
- 茅竹舍:象征乡村的朴素与真实。
- 鸡犬声:象征生活的气息与人情味。
- 村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交友的媒介。
- 霜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此县谁言是强名”,意思是:
A. 这个地方有名气
B. 这个地方名声不如传言
C. 这个地方非常繁华
D. 这个地方是强国 -
诗中“佳节何曾负半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节日的失望
B. 对人生的回忆与珍惜
C. 对旅行的厌倦
D. 对生活的抱怨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杨万里的作品均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放,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更加温和细腻,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