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
时间: 2025-01-11 01:5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七八峰最东一峰特奇
——杨万里 〔宋代〕
白话文翻译
看山必须从高处去看,低处去看却根本看不见。你看矮子仰望高人,只知道长身而不知其面容。今晨雨止,太阳升起,一道光亮驱散了千山的云雾。经过几日的云雾,现在山头都争相露出。初登峻岭时心中惊讶,上到绝顶时忽然眼前一亮。天外有几支青玉般的笔,飞入寒冷的锦囊里。问来这还是芙蓉尖,阔开两扇窗,卷起高高的帘子。
注释
- 高处看:指从高山上俯瞰,视野更开阔。
- 矮子仰高人:比喻地位低下的人仰望高位之人,目光所及仅限于身高。
- 火轮:太阳,指太阳升起的景象。
- 千山云:形容山间的云雾。
- 绝顶:指山的最高点。
- 青玉笔:形容山峰的形状,似青玉雕刻的笔,生动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过白土岭,望见芙蓉峰》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山水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白土岭后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一种从高处俯瞰世界的独特视角。开篇以"看山须是高处看"引入,强调了观察角度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矮子的比喻,反映出人在不同境遇下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生动而富有层次,尤其在"今晨雨止升火轮,一光销尽千山云"一句,展现出雨后的清新气象和阳光的照耀,生动地描绘出云雾消散、山峰显现的壮丽景象。在登顶的瞬间,带来的震撼与豁然开朗的感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体会。最后的"阔开两窗高卷帘"则是对开阔视野的渴望与追求,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隐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山须是高处看:强调从高处观看山景,才能看到更全面的风貌。
- 低处看来元不见:低处视野受限,无法获得清晰的山景。
- 君看矮子仰高人:比喻矮小的人仰望高大的人,表明视角的局限。
- 只识长身那识面:矮子只能看到高人的身材,而看不到其面容,象征认知的片面性。
- 今晨雨止升火轮:描绘晨曦中的太阳如火轮般升起。
- 一光销尽千山云:阳光驱散了山间的云雾,展现出明亮的山景。
- 千山数日眼中失:经过几日的阴霾,山景在眼中变得模糊。
- 今晨头角都争出:今晨的阳光使山头都争相显露。
- 初登峻岭也心惊:初次登上高山,心中震撼。
- 上到绝顶忽眼明:登上山顶,瞬间视野豁然开朗。
- 天外数枝青玉笔:形容山峰的形态宛如青玉制成的笔。
- 飞入锦囊寒突兀:比喻山峰高耸、突兀,令人惊叹。
- 问来还是芙蓉尖:询问最终看到的依旧是芙蓉峰。
- 阔开两窗高卷帘:形象地描绘出窗扇打开,帘子高高卷起,气象开阔。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青玉笔”比喻山峰,形象生动。
- 对仗:句子之间保持音韵的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特征,使诗意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处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隐含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反映出在不同高度和境遇下的视野与认知,强调了追求更高理想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 云雾:代表着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 太阳: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高窗: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开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通过哪种视角看山才会看到全貌?
- A. 低处
- B. 高处
- C. 水面
- D. 侧面
-
填空题:诗中“今晨雨止升火轮,一光销尽千山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矮子”是对高人的比喻,表示低位者对高位者的仰望。(对/错)
答案
- B
- 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
- 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现实的观察与情感的直接表达,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内心的沉静与哲思。
- 杨万里的语言生动,景象丰富;王维的诗则常常透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气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