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骇浪吞舟脱巨鳞。
结绳为网也难任。
纶乍放,饵初沈。
浅钓纤鳞味更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惊涛骇浪中,船只被吞没,巨大的鱼鳞脱落的景象。即使用绳子结成网来捕捉,也难以掌控。钓竿刚刚放下,鱼饵刚刚沉入水中,浅水中钓到的小鱼,其味道却更为鲜美。
注释:
- 骇浪:惊涛骇浪,形容波浪汹涌。
- 吞舟:指波浪大到能吞没小船。
- 巨鳞:形容大鱼的鳞片,暗指浩瀚的海洋。
- 结绳为网:用绳子编织成网。
- 纶:钓竿,古代的鱼竿。
- 饵:鱼饵,诱饵。
- 浅钓:在浅水区钓鱼。
- 纤鳞:小鱼的鳞片。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却让人联想到古代渔夫的生活,以及在自然和命运面前的无奈与坚韧。渔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奋斗,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构(1082-1135),字俊卿,号宣和,早期为南宋的皇帝,后期成为南宋的文化象征。作为政治家和诗人,赵构的诗词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沉稳,气韵悠长。
创作背景:
《渔父词》创作于赵构在位期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内政动荡,诗中描绘的渔夫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渔父词》是一首寓意深远的诗,表面上描绘了渔夫在波涛中的艰辛,实际上却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骇浪吞舟脱巨鳞”,以惊人的景象引入,展示了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脆弱。渔夫在这样的大浪中,尽管竭尽全力,依然难以捕捉到想要的鱼,隐喻着人们在生活中对理想的追求常常面临困境与挑战。
后两句“纶乍放,饵初沈”,则描绘了渔夫投竿后的期待与无奈,虽然投下的鱼饵希望能吸引到鱼儿,但现实的无常让人感到淡淡的失落。“浅钓纤鳞味更深”则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即使是小鱼,其味道也异常鲜美,象征着简单生活中的深刻滋味。全诗在描绘生活的艰辛与无常中,隐含出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骇浪吞舟脱巨鳞:描述了惊涛骇浪的力量,甚至能吞没小舟,暗指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结绳为网也难任:即使用绳子编织成网,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难以掌控命运。
- 纶乍放,饵初沈:钓竿刚放下,鱼饵刚沉入水中,传达出一种期待与无奈。
- 浅钓纤鳞味更深:在浅水中钓到的小鱼,其实比大鱼更有滋味,暗示生活中小确幸的深刻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骇浪吞舟”形象化表达生命的挑战。
- 对仗:如“纶乍放,饵初沈”,形成平衡的结构,使诗句更加朗朗上口。
- 意象:诗中充满了自然与人、生活与理想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夫的生活隐喻人生,表达了在自然与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强调了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贵,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深情关注。
意象分析:
- 骇浪:象征生活中的巨大挑战和不可预测性。
- 舟:象征人生的旅程,脆弱而又坚定。
- 网:象征人类的努力与追求。
- 饵:象征希望和期待。
- 纤鳞: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尽管微小却充满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骇浪吞舟”的意思是: A. 船只被浪打翻
B. 船在平静的水面上
C. 船上有很多鱼
D. 船在岸边停靠 -
“结绳为网也难任”中的“任”指的是: A. 掌控
B. 放任
C. 忍耐
D. 允许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无奈与珍视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爱情的期盼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深刻感受。
- 李白的《庐山谣》:关注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理想,突出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