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月七日病题四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一代数百年,作者不数人。 桃李非不芳,梅花独清真。 是故吾党士,爱之踰等伦。 诗成欲何属,目断楚江滨。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时代数百年间,真正杰出的诗人并不多。 桃李花虽然芬芳,但梅花却独自保持着清真之美。 因此,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对梅花的爱超越了常人。 诗写成了,我该把它寄托给谁呢?目光远眺,直到楚江的边际。
注释:
- 一代数百年:指在一个时代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
- 作者不数人:真正杰出的诗人并不多。
- 桃李非不芳:桃李花虽然芬芳。
- 梅花独清真:梅花却独自保持着清真之美。
- 是故吾党士:因此,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
- 爱之踰等伦:对梅花的爱超越了常人。
- 诗成欲何属:诗写成了,我该把它寄托给谁呢?
- 目断楚江滨:目光远眺,直到楚江的边际。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这首诗是他在病中写的四首诗之一,表达了对梅花的特别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品质的追求。诗中,“一代数百年,作者不数人”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认识。诗人认为,在漫长的历史中,真正能够留下印记的诗人并不多。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桃李和梅花,强调了梅花的独特之美。梅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清真,这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契合。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诗作应该寄托给谁,这种迷茫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一代数百年,作者不数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不易和诗人的稀少。
- 第二句“桃李非不芳,梅花独清真”,通过对比桃李和梅花,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美。
- 第三句“是故吾党士,爱之踰等伦”,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特别喜爱,这种喜爱超越了常人。
- 最后两句“诗成欲何属,目断楚江滨”,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诗作应该寄托给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桃李和梅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美。
- 拟人:将梅花赋予了人的品质,如“清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清高品质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清高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迷茫和思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清真,是诗人内心的追求。
- 楚江:象征着遥远和未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花独清真”中的“清真”指的是什么? A. 纯净无瑕 B. 清新自然 C. 清高品质 D. 清真寺
-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迷茫? A. 对梅花的理解 B. 对诗歌创作的迷茫 C. 对楚江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 C. 清高品质
- B. 对诗歌创作的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坚韧和清高品质的赞美。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的咏叹,表达了对清高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赵蕃的这首诗都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高品质的追求,但王安石的诗更加直接和简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