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吴教程丞》
时间: 2025-02-04 13:4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吴教程丞
洪咨夔 〔宋代〕
六花结阵护轻寒,
缓带西风夹谷坛。
破竹正期多算胜,
把萸何暇半酣看。
声驱黑祲千山卷,
气摄黄河一夜乾。
识得天津裴度面,
人心已作太山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六朵花如阵列般保护着微寒的空气,轻柔的西风在峡谷间徐徐吹来。此时正是破竹的时节,胜利的希望愈发显著,然而对于美酒和欢乐的享受却没有时间去顾及。声势如同黑色的云卷起千山,气势如虹把黄河一夜之间都吹干。识得天津的裴度,他的面容让我倍感安慰,人民的心情如同巍峨的太山一般安定。
注释:
- 六花:指六种花卉,寓意春天的来临。
- 轻寒:微寒,春寒时节。
- 西风:指春天的西风,带来温暖。
- 破竹:比喻攻克难关,获得胜利。
- 把萸:指把酒,与饮酒相关。
- 黑祲:指黑色的云层,象征风暴。
- 气摄:气势强大,能够影响自然。
- 裴度:指历史人物,代表善政和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80年-约1145年),字子舆,号山人,南宋初年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仕途坎坷,曾任知州等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较强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以此诗回应吴教程丞,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人民安定的愿望。
诗歌鉴赏:
《酬吴教程丞》是一首具有浓厚时代背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人心安定的期待。开头两句“六花结阵护轻寒,缓带西风夹谷坛”,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温暖的气息,暗示了希望的到来。而“破竹正期多算胜”,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胜利的信心,隐喻着破除艰难困境的决心。
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将自然与人事相结合,展现了声势浩大的气吞山河之势,甚至将黄河的波涛也形容为一夜间的干涸,显示出强烈的情感与气魄。诗的最后两句“识得天津裴度面,人心已作太山安”,则是对裴度的赞美,象征着贤明的领导和安定的民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花结阵护轻寒:春花盛开,花朵如同战阵一般,保护着微寒的空气。
- 缓带西风夹谷坛:西风轻柔地吹过峡谷,带来春天的气息。
- 破竹正期多算胜:此时正是破竹之时,象征着获得胜利的时机。
- 把萸何暇半酣看:饮酒的时光似乎变得奢侈,诗人对此不再留恋。
- 声驱黑祲千山卷:巨大的声势仿佛能驱散黑云,翻卷千山。
- 气摄黄河一夜乾:强大的气势使得黄河在一夜之间干涸。
- 识得天津裴度面:识得历史人物裴度,代表着安稳的治理。
- 人心已作太山安:人民的心情如同巍峨的太山一般安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花比作阵列,表现生机与保护。
- 夸张:形容声势浩大,气吞山河,渲染出强烈的情感。
- 对仗:在诗中使用了对仗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与希望。
- 西风:象征温暖的气息,预示着丰收与和平。
- 破竹:象征着打破困境,获得胜利的希望。
- 黄河:象征自然的力量,反映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 裴度:象征贤良政治,代表人心的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六花”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花?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____。
-
判断题:诗中“声驱黑祲千山卷”意在描绘一种自然的和谐状态。(对/错)
答案:
- C
- 裴度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酬吴教程丞》均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酬吴教程丞》则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