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净慈伦老将示寂以其师无准塔铭见属后三年》
时间: 2025-01-26 23:4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顷净慈伦老将示寂以其师无准塔铭见属后三年》
作者:刘克庄
丛林老宿川无准,不钓纤鳞钓大鱼。
抱佛脚多同学者,得吾髓有几人欤。
难呼兜率谈宗旨,且问狐山乞绪馀。
自笑余文无用处,热瞒俗眼说真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宗教和学问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丛林老宿”是指寺庙中的老僧,表示他不再追求微小的利益(“不钓纤鳞”),而是追求更深远的智慧(“钓大鱼”)。虽然很多人都在学习佛法,但真正能领悟其精髓的却不多。接着提到“兜率”,这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对宗旨的探讨。最后,作者自嘲自己的文章没有实际用途,尽管他努力想要表达真理,却未能被世俗所理解。
注释
- 丛林:指寺庙,尤其是佛教寺院。
- 老宿:指年老的僧人。
- 钓纤鳞:比喻追求微小的利益或知识。
- 钓大鱼:比喻追求重要的智慧或真理。
- 抱佛脚:指依靠佛教的教义。
- 兜率:佛教中指兜率天,意喻对佛法的深入探讨。
- 狐山: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山名,象征追求真理的地方。
- 热瞒俗眼:形容执着于世俗的看法,难以看到真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宗教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宗教和哲学思考的背景下,刘克庄在经历了世俗的纷扰后,回到内心的宁静,试图表达对真理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深思。诗的开头通过“丛林老宿”引入,表现了对老僧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俗利益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钓大鱼”更是明确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这种追求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抱佛脚多同学者”一句道出了佛教徒的普遍状态,大家都在学习佛法,但真正能够理解其深意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引发了作者的深思。接下来的“难呼兜率谈宗旨”,更是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指向更高的哲学思考。
最后,作者的自嘲“自笑余文无用处”,展现了对自身文学创作的反思,尽管努力表达真理,却未能被世俗所认同,这种矛盾和挣扎,让整首诗更加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丛林老宿川无准:老僧在丛林中悠然自得,不再追求具体的教义。
- 不钓纤鳞钓大鱼:不追求小的知识,而是追求重要的智慧。
- 抱佛脚多同学者:许多人在学习佛法,但真正领悟的人少。
- 得吾髓有几人欤:能得到我所领悟的真理的人有多少呢?
- 难呼兜率谈宗旨:很难呼唤那些讨论深刻宗旨的人。
- 且问狐山乞绪馀:我想问,狐山还有什么余韵可言?
- 自笑余文无用处:我自嘲我的文章没有实质用处。
- 热瞒俗眼说真如:我热切地想要表达真理,但被世俗的眼光所遮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追求知识比喻为钓鱼,深刻而形象。
- 对比:通过“钓纤鳞”和“钓大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追求真理的艰难。
- 自嘲:通过自我反省,增添了诗的厚度和反思的力量。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追求真理的渴望和对世俗理解的无奈,反映出作者对宗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丛林:象征着宗教的庇护之所,代表内心的宁静。
- 老宿:象征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 大鱼:象征着深刻的智慧和真理。
- 狐山:象征着探求真理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丛林老宿”指的是: A. 年轻的僧人
B. 年长的僧人
C. 一位教徒
D. 一个哲学家 -
“钓大鱼”比喻的是: A. 追求物质利益
B. 追求深刻的智慧
C. 追求名利
D. 追求世俗的快乐 -
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态度是: A. 自豪
B. 自嘲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反映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王维)- 探讨追求道理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均表达了对宗教与哲学的追求,但刘克庄更注重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选录了许多宋代优秀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背景。
- 《刘克庄集》 - 收录刘克庄的作品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