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礼部二首》

时间: 2025-01-26 23:23:33

曲学多希世,方穿竟忤时。

麈谈巾垫角,燕处案齐眉。

峙鹄非常秀,离鸾得许悲。

残年有何乐,偏作故人诗。

意思解释

挽王礼部二首

原文展示

曲学多希世,方穿竟忤时。
麈谈巾垫角,燕处案齐眉。
峙鹄非常秀,离鸾得许悲。
残年有何乐,偏作故人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追思和对当今时代的失望。诗人以曲学之士自喻,暗示自己在世间难以被认同,虽然努力迎合时代,但最终却遭到了冷遇。诗中的“麈谈”和“燕处”描绘了一种幽雅的文人生活,而“峙鹄”和“离鸾”则象征着高洁与失去。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年老时光,尽管生活已无乐趣,但仍愿为故人作诗,以寄托思念之情。

注释

  • 曲学:指曲折或难以理解的学问,这里指的是不被世俗所重视的学问。
  • 麈谈:指文人之间的雅谈,麈是指山禽,可能暗指清谈。
  • 巾垫角:指文人生活中的细节,可能是指衣物等的摆放。
  • 峙鹄:高洁的白鹤,象征高雅的气质。
  • 离鸾:失去的鸾鸟,象征悲伤与失落。
  • 残年:指年老时光,感叹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浣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对王礼部的悼念之际,王礼部为其挚友,诗人通过对故人的追思,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自己在世间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挽王礼部二首》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感慨的悼亡诗。诗人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忧虑。诗的开头便以“曲学多希世”引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失望,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诗人描绘了文人生活的雅致与孤独,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王礼部的追忆,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哀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学多希世:意指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被世俗所重视。
  2. 方穿竟忤时:虽努力迎合时代,最终却与时代格格不入。
  3. 麈谈巾垫角:表现出文人之间的清谈与雅趣。
  4. 燕处案齐眉:描绘文人生活的优雅与闲适。
  5. 峙鹄非常秀:比喻诗人理想中的高洁之人。
  6. 离鸾得许悲:感叹失去故人的悲伤。
  7. 残年有何乐:在年老之际,生活已无乐趣。
  8. 偏作故人诗:决定为故人作诗,以寄托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曲学多希世,方穿竟忤时”。
  • 比喻:使用“峙鹄”与“离鸾”来象征高洁与失去,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学:象征着不被理解的学问与理想。
  • 麈谈:代表文人生活的雅致与清新。
  • 峙鹄: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离鸾:象征失去与悲伤。
  • 残年: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曲学多希世”是什么意思?

    • A. 诗人很有名
    • B. 学问不被重视
    • C. 生活很愉快
  2. 诗人为何感到悲伤?

    • A. 朋友去世
    • B. 生活艰难
    • C. 学问不被认可
  3. “峙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高洁的理想
    • C.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怀人之作,关注亲情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杜甫)与《挽王礼部二首》都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自然之美,后者则突出对故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