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阿娇》

时间: 2025-01-26 23:34:50

甫闻阿娇进,又报卫娘留。

莫倚金为屋,重重只锁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甫闻阿娇进,又报卫娘留。
莫倚金为屋,重重只锁愁。

白话文翻译:

刚听说阿娇来了,又传来卫娘留住她的消息。
不要依赖金钱来建造房屋,心中的忧愁却如重重锁链般紧锁。

注释:

字词注释:

  • :刚刚,表示时间。
  • 阿娇:指古代美人阿娇,常被用作美女的代称。
  • 卫娘:卫氏,是一个古代姓氏,此处可能指某位女性。
  • :依靠,依赖。
  • 金为屋:指用金钱来建造房屋,象征奢华和物质。
  • 重重:层层叠叠,这里形容愁苦的沉重和复杂。
  • 锁愁:将忧愁锁住,形容内心困扰。

典故解析: 阿娇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代表着美丽与爱情的象征。她的故事常常与爱情、命运等主题交织。本诗通过提及阿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扰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华,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咏物和爱国情怀,擅长五言、七言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形象(阿娇)与沉重的情绪(锁愁),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阿娇这一形象,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苦。开头的“甫闻阿娇进”一语,立刻勾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想象,阿娇的到来似乎象征着希望与美丽的降临。然而,随后的“又报卫娘留”则打破了这种美好的幻想,暗示着现实的束缚与无情。

“莫倚金为屋”的警示,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反思,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最后一句“重重只锁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忧愁的锁链让人倍感压抑,仿佛无处可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甫闻阿娇进:刚听到阿娇来了,表现出对她的欣喜与期待。
  2. 又报卫娘留:传来消息说卫娘留住了她,暗含对希望的失落。
  3. 莫倚金为屋:警示不要只依赖金钱,强调内心的真正需求。
  4. 重重只锁愁:感情的沉重,忧愁如锁般紧紧缠绕。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进”与“留”,展示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 比喻:将忧愁比作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心中的压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阿娇的描绘与内心愁苦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揭示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阿娇:美丽、爱情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象征物质,表明对外在财富的反思。
  • 锁愁:象征内心的痛苦与困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丽与希望
    B. 物质与财富
    C. 战乱与困扰

  2. “重重只锁愁”中的“重重”有何意? A. 表示数量多
    B. 表示感情深重
    C. 表示叠加的层次

  3. 诗中提到的“卫娘”可能指的是哪类角色? A. 美人
    B. 朋友
    C. 保护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苦恼。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阿娇》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及情感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