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铜壶阁落成》
时间: 2025-02-04 16:1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走偏人间行路难,异乡风物杂悲欢。
三年北户梅边暖,万里西楼雪外寒。
已办鬓霜供岁龠,仍拚髀肉了征鞍。
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在世间行走是多么艰难,异乡的风物让人感受着悲欢离合。
在北方的门边,三年来我享受着梅花的暖意;而在万里之外的西楼,雪外却是无尽的寒冷。
我已为岁月的流逝而鬓发渐霜,仍然拼尽全力来应对征途的艰辛。
故乡的云水景色如今又是什么模样呢?不妨登上东楼向北眺望一番。
注释:
- 走偏:行走的道路不顺畅,暗指人生的艰辛。
- 人间:指世间、尘世。
- 北户:北方的窗户,这里指北方的居所。
- 梅边:梅花的旁边,常象征着温暖和希望。
- 鬓霜:指鬓发因岁月的流逝而变白。
- 岁龠:岁月的象征,指时间的流逝。
- 髀肉:指大腿上的肉,代指体态的变化。
- 故园云物:故乡的云和景物,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星源,号石湖,浙江嘉兴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情世故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至日,铜壶阁落成之际,表达了他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艰辛的感悟。诗中透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走偏人间行路难”点明主题,暗示着人生的坎坷与不易。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北方和西楼的气候,展现了异乡生活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
“已办鬓霜供岁龠”这一句,诗人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表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令人感同身受。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诗人仍然坚韧不拔,努力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两句“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希望通过登高远望,来感受故乡的气息与景色。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走偏人间行路难:表达了人生旅途的艰难与不顺。
- 异乡风物杂悲欢:描绘了异乡的景物中交织的欢乐与悲伤。
- 三年北户梅边暖:回忆在北方的三年生活,梅花的温暖象征着希望。
- 万里西楼雪外寒:对比西楼的严寒,强调异乡的孤冷。
- 已办鬓霜供岁龠: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自我反思。
- 仍拚髀肉了征鞍:不屈服于命运,依然努力面对生活的挑战。
- 故园云物知何似?:对故乡的思念与关心。
- 试上东楼直北看:通过登高远望,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北方的温暖与西楼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的心境。
- 象征:梅花象征着希望,鬓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问句:结尾的问句增强了思念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呈现了人的情感与命运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着温暖、希望和生命力。
- 雪:象征寒冷、孤独和岁月的无情。
- 鬓霜:代表岁月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东楼:象征高远的视野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户”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南方
- B. 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诗人用“鬓霜”来形容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时间的流逝
- C. 年轻的心态
- D. 乡愁的滋味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北方
- B. 时间的流逝
- B.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 vs. 杜甫:
- 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奈,但范成大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与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