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宏才秉义挽辞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
福清好云谷,老子得菟裘。
风釆今千古,英灵閟一丘。
庭阶俱玉树,仲氏立鳌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行遍了江南和江北,哪里可以隐居休息呢?
福清的云谷真好,老子在此得到了菟裘。
风采在今昔之间,英灵安息在这一丘土上。
庭院的台阶上都是玉树,仲氏的家族在此崭露头角。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去休: 隐居休息。
- 福清: 地名,指福建省的福清市。
- 云谷: 云雾缭绕的山谷,形容自然环境美好。
- 老子: 指道教创始人老子。
- 菟裘: 古代的一种衣服,象征隐逸生活。
- 风釆: 风采,指人的气质和风度。
- 英灵: 英俊的灵魂,指名人或有德之士。
- 庭阶: 庭院的台阶。
- 玉树: 形容树木的美丽和高贵。
- 仲氏: 指仲氏家族,可能是某个有名望的家族。
典故解析:
- 老子: 道教的创始人,代表一种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哲学。
- 仲氏: 可能指历史上有名的仲氏家族,如仲景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35),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社会环境动荡,南宋面临外敌压力,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英雄人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林宏才秉义挽辞》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挽诗,诗中通过描绘江南北的景色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英灵的追思。开头两句“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即表现了对安静生活的渴望,似乎在问世间何处可以找到归宿。接着提到“福清好云谷”,用云谷的美好景象来映衬理想中的隐居环境,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尤其是“英灵”的提及,显然流露出对过去伟人和义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历史感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令人沉思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织,杨万里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这首挽诗不仅具有个人色彩,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 表达了诗人对安静隐逸生活的渴望,行遍了江南和江北,似乎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让他休息和隐居。
- 福清好云谷,老子得菟裘: 赞美福清的自然风光,同时提到老子,暗示隐逸的理想生活。
- 风釆今千古,英灵閟一丘: 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认为他们的风采在历史长河中依旧闪耀。
- 庭阶俱玉树,仲氏立鳌头: 描绘了美丽的庭院景象,同时提到仲氏家族的崛起,反映了家族的荣光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 “庭阶俱玉树”比喻庭院的美丽,富有诗意。
- 对仗: 诗中的对仗工整,如“行尽江南北”与“风釆今千古”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逸与英雄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富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北: 象征着广阔的天地,隐喻人生的多样性与追求。
- 云谷: 代表理想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英灵: 代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与怀念。
- 玉树: 象征富贵与美丽,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子”是哪个哲学派别的创始人?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
“行尽江南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名声
C. 安静隐逸的生活
D. 权力 -
“庭阶俱玉树”中的“玉树”象征着什么?
A. 凶险
B. 美丽与富贵
C. 荒凉
D. 破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 王维的《鹿柴》: 体现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诗词对比:
- 《林宏才秉义挽辞》与《竹里馆》:
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竹里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林宏才秉义挽辞》则更注重对历史英雄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