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碛滩》
时间: 2025-01-10 22:55:4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东碛滩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琉璃忽破碎,永雪迸吞吐。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却缘看後船,偶尔见奇处。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白话文翻译
江上的船刚刚抵达滩头,滩水正愤怒地翻涌。
船工与滩水搏斗,水流强劲阻止船只前行。
琉璃般的水面忽然破裂,永恒的雪花般的波涛翻滚不止。
竟然让水流柔和地消退,低头让船底通过。
早晨我看到河水上涨,已经过了滩头十几处。
只听见浪涛的喧闹,却未见水的平静态度。
但因看后面的船,偶尔见到奇妙的景象。
从此到三衢,仍然有四五个滩头。
注释
- 江船: 指江上的船只。
- 滩: 水流缓慢的地方,有时水流会形成滩涂。
- 勃怒: 指水流翻涌得很厉害,像发怒一样。
- 琉璃: 形容水面清澈如琉璃。
- 永雪: 比喻水花翻滚如雪花般白色。
- 盈川: 河水上涨。
- 阗: 喧闹、嘈杂的样子。
- 三衢: 地名,指通往三条方向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出生于江西,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农民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游览江边,目睹船只在滩水中挣扎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劳动者的同情。
诗歌鉴赏
《东碛滩》是杨万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的集中体现。诗中描绘了江船在滩水中艰难前行的场景,表现了水的力量与船工的奋战。通过“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的开头,诗人立即将读者带入紧张的氛围,水流的愤怒与波涛的喧嚣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琉璃”和“永雪”,来描绘水的状态,既是对现实的描写,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不仅展示了水的柔和与刚烈,更通过“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类活动的反思。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象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描绘,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在诗的最后,诗人似乎在感叹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留下了无限的思索与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船初上滩,滩水政勃怒。
描述船只刚刚驶入滩涂,滩水翻涌,表现出一种危险与紧张的气氛。 -
船工与水斗,水力拦船住。
船工们与水流抗争,展现出劳动者的勇敢与不屈不挠。 -
琉璃忽破碎,永雪迸吞吐。
借用琉璃与雪花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水的动态美。 -
竟令水柔伏,低头船底去。
水流最终让步,为船只让路,展现了自然的柔韧性。 -
朝来发盈川,已过滩十许。
早晨水位上涨,诗人已经顺利渡过多个滩涂。 -
但闻浪喧阗,未睹水态度。
只听见浪涛的声音,却没有看到水的静态,强调了水的动态与变化。 -
却缘看後船,偶尔见奇处。
由于观察后面的船,偶尔发现奇特的景象,增加了观察的深度。 -
从此至三衢,犹有滩四五。
最后提到仍有多个滩头,构成了一种延续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 “琉璃”、“永雪”比喻水流的状态,形象生动。
- 拟人: “水力拦船住”,赋予水以人的特征,强调水的强大。
- 对仗: 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劳动者艰辛的理解,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船: 代表人类的探索与奋斗。
- 滩水: 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琉璃与永雪: 体现了水的美丽与动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敬畏与思考,形成了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滩水政勃怒”中的“勃怒”是什么意思?
- A. 愤怒
- B. 平静
- C. 温柔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水的状态?
- A. 琉璃、雪花
- B. 大海、风暴
- C. 山川、河流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理解
- C. 对江船的描述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东碛滩》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杨万里侧重于描绘动感与变化,而杜甫则更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悲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