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

时间: 2025-02-04 14:08:57

大华积秋雪,禁闱生夜寒。

砚冰忧诏急,灯烬惜更残。

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

更为三日约,高兴未将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华积秋雪,禁闱生夜寒。
砚冰忧诏急,灯烬惜更残。
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
更为三日约,高兴未将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大华山上积满了厚厚的雪,禁宫深处的夜晚更加寒冷。砚台上的冰层让人担忧急促的诏令,灯光渐渐熄灭,让人感到珍惜。正当我想要攀登高峰以实现心愿时,反而想起了与戴氏的欢聚。更是因为三天后有约,心中的高兴却未曾减退。

注释:

  • 大华:指大华山,常用来象征高远和清冷。
  • 禁闱:指皇宫,象征着封闭和孤寂。
  • 砚冰:砚台上结了冰,暗示了寒冷和时间的急迫。
  • 诏急:急促的诏令,表明紧张的氛围。
  • 灯烬:灯火的余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珍惜。
  • 攀稽:攀登和追寻。
  • 戴欢:可能指戴德的朋友,代表着友谊和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友谊情感著称。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的一个夜晚,吴融在宫中感受到深秋的寒意和孤寂,同时又怀念与友人的欢聚。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严寒的秋夜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开篇以“积秋雪”引入秋夜的静谧和寒冷,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砚冰”和“灯烬”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暗示着在这个孤独的环境中,心中对外界的急切期待。第三联“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愿望和对友谊的向往,渴望在这寂寞的夜晚能够与友人相聚。最后一句“更为三日约,高兴未将阑”更是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尽管身处寒冷之中,但内心的温暖和快乐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体现了那种在孤独中对友情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华积秋雪:描写大华山上秋天的雪,象征着寒冷和凄清。
  2. 禁闱生夜寒:在皇宫的禁地中,夜晚的寒意更加明显。
  3. 砚冰忧诏急:砚台上结冰,显示时间紧迫,心中忧虑。
  4. 灯烬惜更残:灯火熄灭,象征着珍惜时间和光辉的短暂。
  5. 正遂攀稽愿:正想要攀登以实现愿望。
  6. 翻追访戴欢:反而想起与好友戴氏的欢聚。
  7. 更为三日约:还有三天后的约定,期待重逢。
  8. 高兴未将阑:尽管身处孤独,却依然感到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砚冰”和“灯烬”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忧虑。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寒冷和对友谊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示了孤独与期待之间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雪:象征寒冷和孤独。
  • 禁闱:暗示封闭和孤寂的环境。
  • 砚冰:代表忧虑和急促的时间。
  • 灯烬:象征珍惜时间和光辉的短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清冷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禁闱”指的是哪里? A. 山顶
    B. 皇宫
    C. 河边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灯烬惜更残”,表达了对____的珍惜。

  3. 判断题:诗人对未来的相聚感到悲观。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整体情感更加沉重,而《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则在孤独中带有期待的色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