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秋怀》
时间: 2025-01-26 23:37: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秋怀
作者: 吴融 〔唐代〕
辞无圭组隐无才,门向潮头过处开。
几度黄昏逢罔象,有时红旭见蓬莱。
碛连荒戍频频火,天绝纤云往往雷。
昨夜秋风已摇落,那堪更上望乡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奈的感慨。他自觉才华平庸,正如没有珍贵的璧玉,门前的潮水时常涌来。多次在黄昏时分遇到无边的迷茫,但偶尔也能见到如蓬莱仙境般的红日。荒凉的戍楼上火光频现,天空中却常常没有细云,却有雷声轰鸣。昨夜的秋风已吹落了树叶,怎能再去高处眺望故乡的景象呢?
注释:
- 辞无圭组:意指口才不佳,缺乏良好的言辞或才华。
- 潮头:指海潮的顶端或潮水涌来的地方。
- 罔象:无边无际的样子,形容迷茫或失去方向。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或美好的境界。
- 碛:指沙漠或戈壁的意思。
- 荒戍:荒凉的边防哨所。
- 天绝纤云:意指天空中没有细腻的云彩,表示苍茫的气氛。
- 望乡台:指眺望故乡的高台,表示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独特的意境和风格著称。吴融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海上秋怀》作于秋季,诗人在海边感受到孤独和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在唐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来映射内心的情感,体现了那个时代诗歌的主流风格。
诗歌鉴赏:
《海上秋怀》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的开头,诗人以“辞无圭组隐无才”自谦,表明自己才华平平,接着将目光投向潮水和黄昏,描绘出一种渺小与无力感。诗中“几度黄昏逢罔象”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此时,偶尔的“红旭见蓬莱”又带来一丝希望,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向往,形成了诗中情感的强烈对比。
接下来的“碛连荒戍频频火”则将视野转向荒凉的边防哨所,火光频现,似乎在传达着危机与不安。天空的“绝纤云往往雷”,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紧张感,展现出大自然的狂暴和无情。最后,诗人在“昨夜秋风已摇落”中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思念故乡的情感愈发浓烈。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辞无圭组隐无才:诗人自谦,认为自己没有才华。
- 门向潮头过处开:生活的境遇像潮水般不断冲击,门口总是面向潮水来临的地方。
- 几度黄昏逢罔象:多次在黄昏时分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
- 有时红旭见蓬莱:偶尔能看到美好的景象,象征着理想。
- 碛连荒戍频频火:荒凉的戍楼上,火光频现,暗示战乱与不安。
- 天绝纤云往往雷:天空常常没有细腻的云彩,却有雷声,显现自然的威力。
- 昨夜秋风已摇落:秋风已经吹落了树叶,象征时间的流逝。
- 那堪更上望乡台:再去高处眺望故乡,内心难以承受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潮水,表现出无奈与冲击。
- 对仗:如“碛连荒戍”和“天绝纤云”,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摇落的动感,增加了情感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展现了诗人在秋季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头:象征着生活的冲击与变幻。
- 黄昏:代表着迷茫与无尽的失落感。
- 红旭:象征着希望和理想的存在。
- 荒戍:体现出战乱与荒凉的境遇。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失落的故乡
B. 理想与美好
C. 自然的威力
D. 荒凉的戍楼 -
诗中“昨夜秋风已摇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自然现象的欣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吴融《海上秋怀》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吴融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直接的情感表达,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