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泉》
时间: 2025-01-27 04:3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山泉
穿云落石细湔湔,
尽日疑闻弄管弦。
千仞洒来寒碎玉,
一泓深去碧涵天。
烟迷叶乱寻难见,
月好风清听不眠。
春雨正多归未得,
只应流恨更潺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泉景象。泉水从高山上飞流而下,像细雨般轻柔,整日听到悠扬的乐声。千丈高的山崖上,泉水洒落,仿佛碎玉般寒冷;深潭静静地流淌,映着蓝天。烟雾弥漫,树叶纷乱,难以寻觅;月光明亮,微风清凉,令人辗转难眠。春雨如织,却未能归来,只能徒增心中的惆怅,水声潺潺更添惆怅。
注释:
- 穿云:指泉水从云间落下。
- 湔湔:形容泉水细流的样子。
- 弄管弦:指乐器的声音,暗示周围环境的音乐气氛。
- 千仞:形容山崖高峻。
- 碎玉:形容泉水清冷透明。
- 一泓:一潭水的意思。
- 碧涵天:碧绿的水面映照着天空。
- 烟迷叶乱:烟雾迷蒙,树叶纷乱。
- 月好风清:月色明亮,微风凉爽。
- 春雨正多:春天的雨水很多。
- 流恨更潺湲:流淌的水声更加增添了心中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忆山泉》创作于吴融游历山水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归属感缺失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忆山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山泉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惆怅。诗的开头以“穿云落石细湔湔”描绘了山泉的清幽,似乎让人感受到泉水如丝般的柔和,流淌的声音宛如乐器的演奏,音韵悠扬。接着,诗人以“千仞洒来寒碎玉”形象地表现了泉水从高山奔流而下的壮丽场面,水珠如同碎玉洒落,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感觉。
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风清听不眠”,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却因思绪纷繁难以入眠,暗示了心中对归属和理想的渴望。最后两句“春雨正多归未得,只应流恨更潺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春雨虽多,却未能回归,流淌的泉水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惆怅与不安。这种情景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时,蕴含了深厚而复杂的情感,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穿云落石细湔湔:泉水从云间落下,细细的流淌声如同细雨。
- 尽日疑闻弄管弦:整日都仿佛听到乐声,似乎是水流弄响了乐器。
- 千仞洒来寒碎玉:高山的泉水奔流而下,像是洒下的冷玉。
- 一泓深去碧涵天:一潭清水深邃,映照着天空的碧绿。
- 烟迷叶乱寻难见:烟雾缭绕,树叶纷乱,难以看清。
- 月好风清听不眠:月色明亮,微风清凉,让我夜不能寐。
- 春雨正多归未得:春天的雨水很多,却未能回归故乡。
- 只应流恨更潺湲:惟有那流淌的水声,更添心中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碎玉,生动形象。
- 拟人:泉水似乎在诉说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月好风清”与“烟迷叶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山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归属的渴望与内心的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泉: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寒碎玉:象征清凉与高洁,暗示诗人的情感深邃。
- 烟雾、月光、春雨: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惆怅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穿云落石细湔湔”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宁静的湖泊
B. 奔腾的山泉
C. 繁茂的森林 -
诗中提到的“千仞洒来寒碎玉”用来形容什么?
A. 高山的险峻
B. 泉水的清澈
C. 月光的明亮 -
诗的最后一句“只应流恨更潺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愁苦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多地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忆山泉》的惆怅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