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郡思旧游》

时间: 2025-01-10 22:00:23

幸得趋紫殿,却忆侍丹墀。

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平生恒自负,垂老此安卑。

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

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

白发今无数,青云未有期。

意思解释

佐郡思旧游

原文展示:

幸得趋紫殿,却忆侍丹墀。
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平生恒自负,垂老此安卑。
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
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
白发今无数,青云未有期。

白话文翻译:

幸运的是我得以进入紫殿(高贵的地方),却仍然怀念在丹墀(皇帝的朝堂)侍奉的日子。
史官们对我的事迹评价公正,然而谏言的书信却无人关注。
我平生一直自以为是,到了老年却感到无能为力。
同行的朋友们都已经取得了成就,唯独我才华平平,落后于人。
庭院中的槐树上鸟儿喧闹,台阶上的草丛中虫鸣悲切。
如今我白发苍苍,青云之志却仍未实现。

注释:

  • 紫殿:指皇帝的宫殿,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丹墀:指朝堂,象征着官场和政治。
  • 史笔:指历史记载的笔墨,意指自己的事迹被公正记录。
  • 谏书:指劝谏的书信,表示自己所写的意见无人重视。
  • 平生恒自负:意指自己一生以来一直自以为是。
  • 同类皆先达:指同类的人都已取得成就。
  • 白发今无数:意味着年岁已高,白发越来越多。
  • 青云未有期:表达了对前途未卜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子美,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李白并称,出身于边塞,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佐郡思旧游》创作于岑参晚年,反映了他对曾经侍奉皇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如愿以偿的懊恼。此时的他已年迈,回首往事,感慨颇多。

诗歌鉴赏:

《佐郡思旧游》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岑参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内心的挣扎与失落。诗的开头用“幸得趋紫殿”表明他曾经有幸在权贵之地任职,然而紧接着“却忆侍丹墀”则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暗示他在权力中心的生活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满足。

全诗的情感逐渐由喜转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己成就的自省与对比。诗人自感平生自负,但在同类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最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白发的增多与青云之志的遥不可及相结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无望。

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幸得趋紫殿:表达了对曾经有幸进入权力中心的自豪感。
  2. 却忆侍丹墀:怀念曾经的侍奉生活,暗示对那个时代的眷恋。
  3. 史笔众推直:虽然自己的事迹被公正地记录,但内心却感到不满。
  4. 谏书人莫窥:表达了对自己劝谏未被关注的失落。
  5. 平生恒自负:自以为是的态度在时光流逝中显得苍白。
  6. 垂老此安卑:年老后,感到无奈和卑微。
  7. 同类皆先达:对比自己的落后,显得更加孤独。
  8. 非才独后时:自知才华有限,未能赶上时代。
  9. 庭槐宿鸟乱:鸟鸣象征着无序的生活。
  10. 阶草夜虫悲:虫鸣传达了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11. 白发今无数:年华已逝,白发如雪。
  12. 青云未有期:理想未实现,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幸得趋紫殿”与“却忆侍丹墀”,形成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 意象:鸟、虫、白发等意象烘托出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比喻:青云代表理想,白发象征衰老,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成就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殿: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 丹墀:政治与官场的代表。
  • 槐树:生命的象征,传达孤寂感。
  • 虫鸣:夜晚的悲声,象征着内心的哀伤。
  • 白发: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岑参的《佐郡思旧游》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旧游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反思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爱情的思考

  2. 诗中“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所传达的情感是? A. 欢快
    B. 孤独与悲伤
    C. 和谐
    D. 忧愁

  3. 诗人用“青云未有期”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理想未实现的失落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时间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岑参的《佐郡思旧游》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反思与孤独感,而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和壮丽景色,二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