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时间: 2025-01-10 21:57:55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作者:岑参 〔唐代〕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
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孟孺卿落第回家的惋惜。诗人说他在献赋时已年近白头,回到家乡时衣服却已磨损。感到羞愧在灞陵树下经过,回家后只能种田度日。客栈里没有乡信,床头也没有酒钱。朝廷只是在侧席上对待人才,而在济阳却独留贤良之士。


注释:

  • 献赋:指应试时所作的赋。
  • 头欲白:形容人年纪渐长,头发开始变白。
  • 已穿:衣服已磨损、穿旧。
  • 羞过:感到羞愧,过于自责。
  • 灞陵树:灞陵是地名,以此树为象征,具有怀旧和惆怅的意思。
  • 汶阳田:指汶水流域的田地,表现了归田的现实。
  • 客舍少乡信:在客栈中没有来自家乡的信件,显得孤单。
  • 床头无酒钱:意指生活窘迫,连酒钱都没有。
  • 圣朝徒侧席:朝廷对人才的冷淡,只能坐在偏席上。
  • 济上独遗贤:在济阳这地方,只有贤良被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 otorgh,号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边塞,因而其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的豪情。岑参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以豪迈的气势和独特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孺卿落第回家的时刻,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士人的艰辛与无奈。孟孺卿的落第使诗人感到惋惜,同时也激发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孟孺卿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开头两句“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也隐含了应试士人的辛劳与落魄。接着“羞过灞陵树”,以树作为情感的寄托,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两句,描绘了落第后生活的窘迫,显示出士人生活的不易和孤独。最后两句“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更是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当时朝廷的冷落和对人才的忽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运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士人落第后的迷茫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献赋头欲白:献赋的年纪已近白头,暗示诗人年岁已高,处境艰难。
  2. 还家衣已穿:回到家乡时,衣服已磨损,象征生活的困窘。
  3. 羞过灞陵树:经过灞陵的树木,感到羞愧,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落第的惋惜。
  4. 归种汶阳田:回到家只能务农,体现了士人无奈的选择。
  5. 客舍少乡信:在外旅居,缺少来自家乡的音信,表现出孤独。
  6. 床头无酒钱:生活困窘,连酒钱都没有,反映出士人的无奈。
  7. 圣朝徒侧席:表明朝廷对贤才的冷漠,只能坐在偏席上。
  8. 济上独遗贤:在济阳只有贤良人才被忽视,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灞陵树象征着怀旧与惆怅,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绘,表现落第后的无奈与孤独。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落第士人的同情与惋惜,并对当时社会对人才的不重视提出了批评,反映出士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灞陵树:象征怀旧与青春的逝去。
  2. 汶阳田:象征士人的无奈与归隐的现实。
  3.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社交的缺失。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社会的现状与士人的理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献赋头欲白”中的“白”指的是什么? A. 年龄变大
    B. 头发变白
    C. 诗作完成
    D. 以上皆是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灞陵树”象征着诗人对____的怀念。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满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D
  2. 过去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