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寒》

时间: 2025-01-26 04:31:06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中寒
作者: 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
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
山瀑无声玉虹悬。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寒冷笼罩着四方,
黄河结冰,鱼龙也随之死亡。
三尺长的木皮断裂了文理,
百石重的车轮压在河水上。
霜花在草上大得如同钱币,
挥刀却无法划破迷蒙的天空。
争相飞舞的海水如同凌波喧闹,
山间瀑布无声地悬挂着玉虹。

注释:

  • 一方黑照:形容北方的寒冷,黑暗笼罩。
  • 黄河冰合鱼龙死:黄河结冰,鱼类和龙虾都因寒冷而死去。
  • 三尺木皮:指长约三尺的木板,象征文理的断裂。
  • 百石强车:形容车重如百石,压在河水上,暗示严寒的影响。
  • 霜花草上:霜花在草上形成,形容霜冻的景象。
  • 挥刀不入:比喻挥刀划破空中的迷雾却无济于事。
  • 争瀯海水飞凌喧:海水飞溅,声势浩大。
  • 山瀑无声玉虹悬:山间瀑布静悄悄地流淌,犹如玉制的彩虹悬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奇特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他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而闻名,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象时常带有一种神秘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贺中年时,正值唐代盛世的尾声,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交织,诗人通过描绘北方寒冷的景象,反映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对人生的迷茫与沉思。

诗歌鉴赏:

《北中寒》是一首通过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意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北方寒冷,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体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开篇“一方黑照三方紫”,通过黑与紫的对比,烘托出一种压抑而又奇异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黄河冰合,鱼龙死,生动地描绘了严寒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摧残,令人不禁思考生命的脆弱与无情。

在意象的构建上,李贺巧妙地运用“霜花草上大如钱”这样的比喻,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暗含着对富贵的讽刺。挥刀不入迷濛天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绝望,挥刀的动作象征着对生命的抗争,但最终却无法改变迷雾缭绕的困境,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游走于绝望与希望之间,最终以“山瀑无声玉虹悬”收束,给人以无声的美感与宁静。这种对比和反转,正是李贺诗歌魅力所在,展现了他对自然以及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方黑照三方紫:黑暗的寒冷笼罩,呈现出一片阴郁的景象。
  • 黄河冰合鱼龙死:黄河结冰,鱼龙死亡,展示了自然界的严酷。
  • 三尺木皮断文理:木皮断裂,象征着文学与文化的衰败。
  • 百石强车上河水:重车压水,暗示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 霜花草上大如钱:霜花的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 挥刀不入迷濛天:对现实的挣扎与无能为力的感叹。
  • 争瀯海水飞凌喧:海水翻涌,表现出一幅动感的画面。
  • 山瀑无声玉虹悬:山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花草上大如钱”,将霜花比作钱,寓意深刻。
  • 对仗:如“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挥刀不入”的形象,赋予了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北方的寒冷,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一种绝望中带有希望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冷: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黄河:代表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渺小。
  • 霜花:美丽而又短暂,暗示富贵的虚幻。
  • 飞凌海水:动感,象征变幻莫测的生命。
  • 山瀑:宁静的力量,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河冰合”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生物的死亡
    • C. 文化的辉煌
  2. “挥刀不入迷濛天”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快乐
    • C. 知足
  3. 诗中“山瀑无声玉虹悬”通过什么意象表现了宁静?

    • A. 飞沫
    • B. 玉虹
    • C. 霜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贺《北中寒》与王维《山居秋暝》对比:
    • 李贺的诗歌更展现了自然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和谐美。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