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寄友生》

时间: 2025-04-28 08:35:42

秋来一度满,重见色难齐。

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

疏芒唯斗在,残白合河迷。

更忆前年望,孤舟泊大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来一度满,重见色难齐。
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
疏芒唯斗在,残白合河迷。
更忆前年望,孤舟泊大溪。

白话文翻译:

秋天又一次来了,明亮的月亮高悬,然而重见这皎洁的光辉却难以再现那种凝聚的色彩。独自坐着,时光仿佛过了午后,我与友人同吟,却不能再向西去。稀疏的芒草只剩下斗大的影子,残留的白光与河水交织在一起,令人迷惑。更让我怀念的是去年的今夜,我孤独的小船停泊在大溪边。

注释:

  • :指月亮圆满。
  • 色难齐:形容月色的美丽难以与往昔相提并论。
  • 独坐犹过午:独自一人坐着,感觉时间已经过了正午。
  • 同吟不到西:与友人一起吟诗,却无法再向西去。
  • 疏芒:稀疏的芒草。
  • 斗在:指影子,形似斗的形状。
  • 残白合河迷:残留的白光与河水交错,令人迷惑。
  • 更忆前年望:更让我怀念的是去年今夜的情景。
  • 孤舟泊大溪:孤独的小船停靠在大溪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于盛唐时期,受到当时文化繁荣的影响,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作者身处异地,借月色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孤独与怀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中秋夜寄友生》传达了深刻的思乡之情与孤独感。诗人在秋夜对明月的感慨,蕴含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秋来一度满”引入,揭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月亮的圆满,然而这一满月却让人感到单调和寂寞。接着,诗人描绘自己独坐的情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友人的缺席让人倍感孤独。通过“疏芒唯斗在,残白合河迷”,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更忆前年望,孤舟泊大溪”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回忆起去年的中秋夜,诗人独自一舟,似乎更显得孤寂。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厚度,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变化。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透出一种浓郁的思乡情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来一度满:秋天来临,明月又一次圆满。
    2. 重见色难齐:再次看到月亮的美丽,却难以与往昔的景象相提并论。
    3. 独坐犹过午:独自坐着,仿佛时间已经过了正午。
    4. 同吟不到西:与友人吟诗,却不能向西行去。
    5. 疏芒唯斗在:稀疏的芒草只剩下影子。
    6. 残白合河迷:残留的月光与河水交织,令人迷惑。
    7. 更忆前年望:更让我怀念的是去年的今夜。
    8. 孤舟泊大溪:孤独的小船停泊在大溪边。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明月的圆满与内心的孤独,突出情感的深邃。
    • 意象:月亮、稀疏的芒草、孤舟等意象交织,形成诗的情感基调。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孤独与怀念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芒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来表达思念?

    • A. 风
    • B. 月亮
    • C. 雨
    • D. 霜
  2. 在诗中,作者回忆起去年的哪个情景?

    • A. 登山
    • B. 赏花
    • C. 望月
    • D. 游玩

答案

  1. B. 月亮
  2. C. 望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加直接和简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思念中更添忧愁,表现了对兄弟的深切牵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