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角东城
作者: 李贺 〔唐代〕
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
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
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
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白话文翻译:
河流在晨曦中蜿蜒流转,轻柔的风声萧萧而起,乌鸦在高空中飞翔,目光警惕地环视四周。船帆在风中长长地展开,轻快地驶过广阔的田野,墙壁冰冷,挂着吴国的刀剑。淡菜在寒冷的阳光下生长,鲕鱼在白色的浪涛中翻滚。水花溅湿了额头,夜幕降临时,鼓声和旗帜迎接潮水的到来。
注释:
- 河转:河流蜿蜒流转。
- 曙萧萧:晨光微弱,清风轻轻。
- 睥睨:用眼角斜视,形容鸟类警惕的神态。
- 帆长摽越甸:船帆高大,轻快地越过田野。
- 壁冷挂吴刀:墙壁冰冷,挂着吴国的刀剑,暗示战争或斗争的气氛。
- 淡菜: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寒冷水域。
- 鲕鱼:一种鱼类,常在海浪中游动。
- 潠:翻滚、跃动的样子。
- 水花沾抹额:水花溅到额头上。
- 旗鼓:指迎接潮水的声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贺(790-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奇特,被誉为“诗鬼”。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贺的中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了李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画角东城》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诗作。诗的开篇便以“河转曙萧萧”描绘了清晨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随着乌鸦飞翔的描写,诗人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高空,暗示着一种警觉和不安的情绪。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帆长摽越甸”的意象,展现了船只在晨光中航行的画面,这不仅传达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远方的渴望。而“壁冷挂吴刀”的笔触,则将这种自由的追求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历史的沉重。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而最后两句“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则以生动的动作感结束,营造出一种激荡人心的场景,似乎预示着潮水的到来,也暗示着生活的波澜起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转曙萧萧:河流在晨曦中蜿蜒流转,传达出清晨的宁静和柔和。
- 鸦飞睥睨高:乌鸦在高空飞翔,警觉而不安,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安因素。
- 帆长摽越甸:船帆高高扬起,快速越过田野,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 壁冷挂吴刀:冰冷的墙壁上挂着吴国的刀剑,隐喻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气息。
- 淡菜生寒日:自然界在寒冷的日子中依然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 鲕鱼潠白涛:鲕鱼在浪涛中翻滚,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动感。
- 水花沾抹额:水花飞溅,表达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旗鼓夜迎潮:夜晚的鼓声和旗帜迎接潮水,表现出一种激动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鸦飞睥睨”等描写,赋予乌鸦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历史沉重的思考,展现了李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乌鸦:象征警觉与不安。
- 船帆:象征自由与前进的希望。
- 吴刀:暗示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影响。
- 淡菜与鲕鱼:代表自然的生生不息。
- 水花与潮汐:象征生活的起伏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鸦飞睥睨高”中,鸦的动作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自由
- B. 警觉
- C. 无忧
-
“壁冷挂吴刀”中的吴刀暗示了什么?
- A. 美好
- B. 战争
- C. 自然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贺的这首《画角东城》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但杜甫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李贺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