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27 03:3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作者: 刘克庄
凉月如冰,素涛翻雪,人世依约三更。
扁舟乘兴,莫计水云程。
忽到一洲奇绝,花无数多不知名。
浑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
蓬莱,应不远,天风海浪,满目凄清。
更一声铁笛,石裂龙惊。
回顾尘寰局促,挥袂去散发骑鲸。
蘧蘧觉,元来是梦,钟动野鸡鸣。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月光下,波涛翻滚似雪,世间万物恍若在三更的夜里。
我乘着小舟,兴致勃勃,但不去计较水路和云天的行程。
忽然来到一处奇妙的地方,花儿繁多却无名可称。
我恍惚间觉得,这里像是芙蓉城,又像是牡丹坪。
蓬莱仙境,应该不远,天风海浪,满目都是凄清。
又听到一声铁笛,似乎石头都裂开了,龙惊飞起。
回望尘世的局促,挥手而去,散发骑鲸而行。
恍惚之间,原来这是一个梦,钟声响起,野鸡鸣叫。
注释:
- 凉月如冰:形容月光清冷如冰。
- 素涛翻雪:形容波涛翻滚,似白雪般洁白。
- 扁舟乘兴:乘着小舟,心情愉悦。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境界。
- 铁笛:形容笛声铿锵有力。
- 散发:指披头散发,形象地描绘出洒脱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君实,号白云山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尤其擅长填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满庭芳》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社会动荡不安,刘克庄常以诗词表达内心的忧虑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此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美景,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的作品。诗中以“凉月如冰”开篇,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描绘出夜晚的孤寂与宁静。接着,诗人乘舟“莫计水云程”,表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仿佛在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一幅奇绝的花海图景,暗示着人间美好的理想与梦幻。通过“芙蓉城”和“牡丹坪”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向往,反映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末段通过“回顾尘寰局促,挥袂去散发骑鲸”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的向往。“元来是梦,钟动野鸡鸣”则将整首诗的主题进一步引向梦幻与现实的交织,留给读者深思与回味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月如冰,素涛翻雪:描绘了夜晚冷清的月光和波涛翻滚的景象,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人世依约三更:人世间的事物在三更时的朦胧中显得格外神秘。
- 扁舟乘兴,莫计水云程:表现了对自由旅行的向往,不在乎旅途的长短。
- 忽到一洲奇绝:突如其来的奇妙之地,象征着理想境界。
- 花无数多不知名:花朵繁多却无名,暗示美好事物的丰富与难以捉摸。
- 浑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在梦幻与现实中模糊的界限,表现出诗人的迷惘。
- 蓬莱,应不远:理想境界似乎就在眼前,给人以希望。
- 天风海浪,满目凄清:天与海的浩荡,表现出一种悲凉的美感。
- 更一声铁笛,石裂龙惊:铁笛声令人震撼,象征着梦境的破裂与现实的回归。
- 回顾尘寰局促:回头看世俗生活的局限,感到一丝厌倦。
- 挥袂去散发骑鲸:象征着追求自由与不羁,渴望离开现实。
- 蘧蘧觉,元来是梦:醒悟到这一切不过是梦境,揭示出人生的虚幻。
- 钟动野鸡鸣:钟声与鸟鸣交织,回归现实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月如冰”比喻月光的清冷。
- 拟人:如“铁笛,石裂龙惊”赋予声音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展现了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象征孤独与清冷的心情。
- 素涛:象征生命的波折与惊涛骇浪。
- 扁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奇绝花洲:象征理想与梦幻的美好世界。
- 蓬莱:象征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庭芳》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刘克庄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自然景观 -
“凉月如冰”中“凉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清冷
C. 激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长相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满庭芳》与《水调歌头》:两首诗都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水调歌头》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满庭芳》则更侧重于梦境的描绘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