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韦侍御湖南幕府
执宪随征虏,逢秋出故关。
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
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
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
白话文翻译:
送别韦侍御前往湖南幕府。
携带宪法随征讨敌人,秋天来临时离开故乡的关口。
多雨的季节使得我内心忧愁,走在郢路上,叶子掉落让我想起衡山。
地理距离遥远从军的乐趣,兵员强盛却分开了战场的闲散。
皇家的将领不易得,此去恐怕再也无法回归。
注释:
- 执宪:指持有法令、宪法,象征着职权与责任。
- 征虏:征讨敌人,虏获敌人。
- 郢路:指通往郢城的路,郢是古地名,代表着思乡之情。
- 衡山:指衡山,位于湖南,是古代著名的名山。
- 从军乐:指参加军队的乐趣。
- 兵强分野:指军队强盛但战场分散。
典故解析:
- 衡山:在古代文化中,衡山以其美丽和壮丽著称,常被文人歌颂,代表着故乡的情感。
- 郢:郢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存的诗作以抒情见长,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侍御前往湖南幕府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表现了对军旅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送韦侍御湖南幕府》通过对比和意象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开篇“执宪随征虏”将韦侍御的职责与责任清晰地呈现,显示出他身为官员的使命感。而“逢秋出故关”的描写则引发了诗人对秋天与故乡的自然联想,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雨多愁郢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郢路的多雨象征着离别时的泪水,而“叶下识衡山”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叶子飘落的意象令人心生感慨,仿佛是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在“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中,诗人表达了对军旅生活的复杂感受,地理的遥远与战斗的闲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对军队生活的不安与困惑。最后一句“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则是对韦侍御前途的深切担忧,暗示着仕途的不易与风险,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运用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执宪随征虏:强调韦侍御的使命与责任。
- 逢秋出故关:表达离别时的伤感,秋天增添了思乡情绪。
- 雨多愁郢路:雨水象征忧愁,郢路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叶下识衡山:落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故乡的追忆。
- 地远从军乐:距离遥远,军旅生活的乐趣显得苍白。
- 兵强分野闲:强大的军队却没有战斗的机会,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
- 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表明出征将领的艰辛与未来的未知,寄托了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雨、叶)和地理(郢、衡山)来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不舍,反映出战乱时期士人对国家、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在友人即将远行之际,寄托了对未来的不安与希望,展现了人间真情与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离别与思念。
- 雨:代表忧愁和感伤。
- 衡山:象征故乡与美好回忆。
- 叶: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衡山”象征什么? A. 战斗的地方
B. 故乡的思念
C. 朋友的祝福
D. 未来的希望 -
“皇家不易将”表明了什么? A. 皇家的将领容易得到
B. 仕途的艰辛与风险
C. 将领们的快乐
D. 战争的胜利 -
诗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拟人
B. 对仗
C. 夸张
D. 比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 杜甫《月夜忆舍弟》:强调亲情与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