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评事十九叔入秦》
时间: 2025-01-25 01:0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沾蕙草,王孙转忆归。
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
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
孤舟看落叶,平楚逐斜晖。
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
唯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露水沾湿了蕙草,王孙(贵族子弟)开始思念故乡和归去的愿望。蔡州刚刚经历了战争,前往郢地的旅途中,行人稀少。虽然谒见帝王不怕路途遥远,但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却无法消除。孤舟漂泊,凝视着落叶,平原与楚地在斜阳下逐渐模糊。北阙(宫殿)中可见帝王的端冕(冕服),南台(王朝的官署)上则是绣衣(官员的服装)。只剩下我这个漂泊的旅人,孤独地伴随着鹧鸪的飞舞。
注释:
- 白露: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露水增多。
- 蕙草:指一种香草,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王孙:指贵族的子弟,常用作思乡之感的代称。
- 蔡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曾经有过战事。
- 郢路:指通往郢地的道路,郢地是古代一个重要的城市。
- 谒帝:拜见帝王。
- 孤舟:象征漂泊无依的心境。
- 端冕:帝王的帽子,象征权力和地位。
- 鹧鸪:一种鸟,常用来象征孤独或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离别、思乡与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用个人的离别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送评事十九叔入秦》是一首充满离愁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独白,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于人生漂泊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白露”和“蕙草”设定了秋天的背景,给人一种清冷的氛围。王孙对故乡的回忆,带有浓厚的思乡情怀。
接下来,诗人提到蔡州新战罢,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充满动荡,行人稀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疏远。在谒见帝王的过程中,尽管身处权力中心,但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却显得格外强烈,形成了“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的强烈对比。
后面的意象如“孤舟”和“落叶”,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落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漂泊,平楚逐斜晖更是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两句“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将个人的漂泊与国家的兴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政治权力的无奈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孤独的旅途中,只有鹧鸪伴随,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沾蕙草:白露时节,露水湿润了蕙草,象征着秋意已浓。
- 王孙转忆归:王孙(贵族子弟)开始想念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 蔡州新战罢:蔡州刚刚经历战争,暗示社会动荡。
- 郢路去人稀:通往郢地的路上,行人稀少,孤独感加深。
- 谒帝不辞远:虽然拜见皇帝不怕路途遥远,但心中仍有牵挂。
- 怀亲空有违:思念亲人,却无能为力,感到心中的矛盾与痛苦。
- 孤舟看落叶:独自在船上看落叶,象征漂泊无依。
- 平楚逐斜晖:平原与楚地在夕阳下模糊不清,暗示时间的流逝。
- 北阙见端冕:仰望北阙中的皇帝,象征权力与地位。
- 南台当绣衣:南台的官员身着华丽的绣衣,反映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
- 唯余播迁客:只剩下我这个漂泊的旅人,孤独感愈加明显。
- 只伴鹧鸪飞:只有鹧鸪伴随,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孤舟”、“落叶”等意象,传达诗人的孤独感与思乡情。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的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在社会动荡中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的到来,预示着漂泊与思念的情绪。
- 蕙草:代表美好的情感,寄托着思乡之情。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表现诗人的无依无靠。
- 落叶: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露时节,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A. 落叶
B. 蕙草
C. 鹤笛 -
诗中提到“蔡州新战罢”,这一句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A. 和平安定
B. 战乱频繁
C. 经济繁荣 -
诗人所描绘的“孤舟”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孤独与漂泊
C. 富贵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与离愁,通过描写月夜的静谧与孤独,传达对家人的思念。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送别友人的情景中,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盼,两者都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