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时间: 2024-09-19 22:1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规夜夜啼槠叶,
远道逢春半是愁。
芳草伴人还易老,
落花随水亦东流。
山临睥睨恒多雨,
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
手持黄纸到沧洲。
白话文翻译:
夜晚,杜鹃在槠树叶上不停地啼叫,
远道而来的春天让我心生忧愁。
芳草伴随人们,容易衰老,
落花随水,亦如东流。
山边常常多雨,我常常在这里眺望,
大地连着潇湘,让我惧怕秋天的到来。
唯独羡慕你做周柱史,
手握黄纸,前往沧洲。
注释:
- 子规:杜鹃鸟,因其啼叫声似“子规”而得名。
- 槠叶:槠树的叶子,常用于描绘环境。
- 芳草:芬芳的草,象征青春和生命。
- 落花随水东流:落花随着流水漂流,暗喻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 潇湘:指湘江和潇水,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为诗意之处。
- 周柱史:指古代的官职,象征着荣耀与地位。
- 黄纸:古代书写文书的纸,象征着文人之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生于唐代,字德卿,号元之,曾仕于朝,诗才出众,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作品多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暮春时节,诗人在宜阳郡的斋室中,因读到刘七侍御的新作而生愁。诗中流露出对春日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杜鹃鸟的啼叫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夹杂忧愁的氛围。杜鹃的叫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接着,诗人通过“芳草伴人还易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青春的易逝和生命的短暂。落花随水东流的意象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飘摇。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则转向了对环境的感受,“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展现了自然的多变与诗人内心的惧怕,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羡慕他人之荣耀,表达了对仕途的渴望和对自身际遇的无奈,结束在一个深邃的思考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短的深思,展现了李嘉祐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规夜夜啼槠叶:
- 杜鹃鸟在夜里啼叫,槠树的叶子在夜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远道逢春半是愁:
- 遥远的春天来到,却带来了愁绪,暗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
芳草伴人还易老:
- 芳草与人相伴,但人易老,表达对青春的感叹。
-
落花随水亦东流:
- 落花随流水漂流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山临睥睨恒多雨:
- 山的高耸让人常常眺望,然而常伴随多雨,暗示环境的多变。
-
地接潇湘畏及秋:
- 大地与潇湘相连,秋季的来临令人畏惧,象征着死亡和结束。
-
唯羡君为周柱史:
- 唯独羡慕你做的周柱史,体现了对他人成功的羡慕。
-
手持黄纸到沧洲:
- 手持黄纸,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前往沧洲,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流逝的生命,传达无常之感。
- 拟人:杜鹃啼叫赋予了自然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山临睥睨”、“地接潇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忧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他人成功的羡慕,展现了个体在时间与环境面前的无奈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思乡与忧愁。
- 芳草:象征青春与生命。
- 落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山:象征高远与渴望。
- 潇湘:象征美好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鹃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忧愁
C. 自由
D. 繁忙 -
“落花随水亦东流”这句诗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紧张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周柱史”指代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身份
C. 一位诗人
D. 一种情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嘉祐的《暮春宜阳郡斋愁坐》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加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友谊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