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员外往江南
公务江南远,留驩幕下荣。
枫林缘楚塞,水驿到湓城。
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
风帆几度泊,处处暮潮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裴员外前往江南的送别之情。江南的公务遥远,裴员外在这里留任显得格外荣华。沿着枫林走向楚地,水路直达湓城。岸边的草木似乎知道春天已经来临,沙洲上的鸟儿在夜晚时分频频惊起。船帆在水面上停泊了几次,四处都能听到潮水的声音。
注释:
- 公务:指在江南的官职或公务。
- 留驩:留在这里欢聚,意指朋友相聚的愉快。
- 枫林:指枫树林,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 楚塞:指楚地的边塞,楚国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国家。
- 水驿:水路的驿站,指沿水而行的交通要道。
- 湓城:湓城是古代的一个城镇,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 岸草:岸边的草,象征自然生长的景象。
- 沙禽:沙洲上的鸟类,常用于描绘自然环境。
- 风帆:船帆,表示出行的舟船。
- 暮潮声:傍晚时分潮水涌动的声音,充满宁静和自然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以送别和山水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嘉祐送别朋友裴员外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与不舍。
诗歌鉴赏:
《送裴员外往江南》是李嘉祐的一首颇具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开篇便交代了裴员外前往江南的公务,带出一种远行的心绪。接着,诗人以“枫林缘楚塞,水驿到湓城”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景,枫林的红叶与水乡的宁静相得益彰,隐喻着离别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岸草与沙禽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气息,还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春天的到来,使得离别的情感显得更加深沉。最后一句“处处暮潮声”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潮水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思念的无尽,令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李嘉祐情感抒发的典范之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务江南远:点出裴员外即将远行的背景,表达了离别的主题。
- 留驩幕下荣:展示在离别之际,友人之间的欢聚与珍贵回忆。
- 枫林缘楚塞: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暗示着离别的伤感与期待。
- 水驿到湓城:表达了水路的便利,象征着友人的旅程即将开始。
- 岸草知春晚:通过草木的生长表现春天的来临,暗指生命的轮回与离别的哀愁。
- 沙禽好夜惊:鸟儿在夜间的惊起,暗示着自然的活力,也映射出内心的波动。
- 风帆几度泊:描写出行的舟船,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频繁的停留。
- 处处暮潮声:潮水声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宁静与思念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务江南远,留驩幕下荣”,工整的对仗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岸草和沙禽似乎有了情感,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 意象:枫林、沙禽、潮声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枫林:象征着秋天与离别,映衬出诗人的情感。
- 水驿:代表着旅途与交通,展现出江南的水乡特色。
- 岸草:传达春天的气息,暗示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沙禽: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活力。
- 暮潮声:表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水驿”指的是什么? A. 陆路的交通
B. 水路的驿站
C. 旅游风景
D. 农田 -
“岸草知春晚”中,春晚指的是什么? A. 春天已经结束
B. 春天即将到来
C. 春天的晚期
D. 春天的早晨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孟浩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山水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的豪情。
- 李白《送友人》:与《送裴员外往江南》相似,表达送别时的情感,但李白更多强调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