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龚宗谕五绝》

时间: 2025-01-23 22:48:18

闻仅二知虽赐也,道传一贯必参乎。

己私克尽融天理,表里通明月在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仅二知虽赐也,道传一贯必参乎。己私克尽融天理,表里通明月在壶。

白话文翻译:

听闻的知识虽然只有两分,但道理的传承却要全面参悟。个人的私欲如果能克制,就能融入天理,内外都明亮如同壶中映照的明月。

注释:

  • :听闻、了解。
  • :仅仅、只有。
  • :知识、见解。
  • :给予、赐予。
  • :道理、道德。
  • :传承、传播。
  • 一贯:一贯的道理、持续不变的原则。
  • :一定、必然。
  • 参乎:参悟、理解。
  • 己私:个人的私欲。
  • 克尽:克制和消除。
  • :融入、结合。
  • 天理:天道、自然法则。
  • 表里:表面和内心。
  • 通明:明亮、明白。
  • 月在壶:比喻明亮的事物,指代内心的明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哲理和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成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道德的时期,诗人以个人修养与道德观念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修身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与道德传承的深刻理解。诗人首先承认自己所知有限,强调知识的获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接着,他提到个人私欲的克制与天理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修养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我修炼与道德自省。在最后一句中,诗人用“月在壶”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明亮内心的状态,暗示通过内心的明净来感知外界的真理。这种从个人到宇宙的哲学思考,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揭示了整体宇宙的和谐关系,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内外兼修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闻仅二知虽赐也”:诗人承认自己所听闻的知识有限,但这也是一种赐予。
    2. “道传一贯必参乎”:强调道理的传承是贯穿始终的,必须深入理解。
    3. “己私克尽融天理”:个人私欲的克制使得人可以融入自然法则。
    4. “表里通明月在壶”:内外都明亮清晰,如同壶中的明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明亮比喻为“月在壶”,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个人修养与道德传承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明净与外在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智慧与清明,反映内心的澄净与明亮。
  • :代表容器,暗示内心的承载与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闻仅二知”意为: A. 只听了两次
    B. 了解的知识非常有限
    C. 知道的事情很多
    答案:B

  2. 诗中“己私克尽融天理”强调了什么? A. 个人欲望的满足
    B. 个人克制和道德修养
    C. 自然法则的无关紧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探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 孟郊的《登科后》:表达对知识与道德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鸟鸣涧》对比,二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后者则强调自然之美带来的心灵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姚勉及其同时代诗人的作品。
  • 《诗经》与《论语》:提供古代文人对道德与修养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