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时间: 2025-01-10 22:17:50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难禁三月好风光。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
如今不忍更思量。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白话文翻译:

千里之外的长安,名利之人轻易地离去、散去,似乎再普通不过。
三月的美好风光让人难以抵挡。
满阶的芳草一片绿意,一阵杏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我记得那年骑马时,看着人们泪眼汪汪。
如今我不忍再去思量。
恨不得有千日的美酒,却只能空自断肠。

注释:

字词注释:

  • 名利客:追逐名利之人。
  • 轻离轻散:轻易地离开与散去。
  • 难禁:难以抵挡。
  • 满阶芳草绿:满阶的芳草生机勃勃,绿色的象征。
  • 杏花香:杏花的香气,象征春天的美好。
  • 眼泪汪汪:形容悲伤的样子,眼中含泪。
  • 千日酒:比喻想要饮用的酒,多到可以畅饮千天。
  • 断九回肠:形容极度的忧伤和思念。

典故解析:

  • 临上马:指骑马出行的场景,这在古代是常见的出行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千日酒:在古代,酒是社交的媒介,千日酒寓意长久的欢聚、畅饮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彤(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词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细腻、婉约。因其作品多以生活的感悟为主题,受到后世词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创作于一个春天的时节,诗人面对美丽的春光,感叹名利追逐者的轻易离散,表达出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无奈。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鄙视与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往昔的怀念。开篇的“千里长安名利客”便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人借用长安这一历史名城,象征着权力与名利的中心,而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似乎在这美好的春光面前显得无足轻重。接着,诗人描绘了三月的良辰美景,芳草如茵,杏花飘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抒情的氛围。这里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显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无奈。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这一句回忆往昔,带有浓厚的怀旧情绪,诗人曾看见他人因离别而泪流满面,这种深情的瞬间在春光中显得格外沉重。结尾处“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千日美酒,却只能独自承受思念带来的痛苦,情感的纠结与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中,诗人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和对名利的无奈,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里长安名利客:从远处看,长安城中追名逐利的人。
  2. 轻离轻散寻常:这些人轻易地离去,似乎再正常不过。
  3. 难禁三月好风光:在如此美好的三月春光中,令人难以抵挡。
  4.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满阶的芳草一片绿意,杏花的香气弥漫。
  5.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回忆起那年骑马出行时,看见别人泪流满面。
  6. 如今不忍更思量:如今再也不忍心去思念。
  7. 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恨自己没有千日的美酒,徒然断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轻离轻散”与“满阶芳草绿”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千日酒比喻长久的欢乐时光,带有浓厚的情感寄托。
  • 拟人:将“眼泪汪汪”形象化,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鄙视与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着权力与名利的中心。
  • 春光:代表着美好时光和希望。
  • 芳草与杏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春天的生机。
  • 泪水:体现了人情的脆弱和离别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名利客”指的是: A) 追逐名利的人
    B) 爱好自然的人
    C) 游山玩水的人
    D) 读书人

  2.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中描绘的景象主要是: A) 秋天的景色
    B) 春天的美好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3. 诗人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哪一句? A) 千里长安名利客
    B) 记得年时临上马
    C) 恨无千日酒
    D) 难禁三月好风光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彤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刘彤更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而李白则强调纵情畅饮的豪情。两者的情感基调均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