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抛球乐
作者: 陈洵 〔清代〕
原文展示:
欲渡枯槎正落潮。本知残客不堪邀。盟心安稳寻鸥馆,陈迹逡巡过柳桥。便有重来感,何必扬州忆教箫。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渡过那枯萎的木桩,此时正值潮水退去。我早就知道,剩下的客人是不能邀请的。心中所盟誓的安稳,寻找那鸥鸟栖息的馆舍,游览曾经的足迹,经过那柳桥。即使再来一次也会感到感慨,何必在扬州怀念那教人动心的箫声呢?
注释:
- 欲渡:想要渡过。
- 枯槎:枯木桩。
- 落潮:潮水退去。
- 残客:剩余的客人。
- 盟心安稳:心中所立的誓言安稳。
- 鸥馆:鸥鸟栖息的地方。
- 陈迹:曾经的足迹。
- 逡巡:徘徊。
- 扬州:指扬州的美好回忆。
- 教箫:指动人的箫声。
典故解析:
“扬州”在古诗词中常作为美好景致和人文气息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扬州的风光和风韵表达过赞美。“教箫”指的是箫声的教导,寓意着美好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含蓄,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刻,诗人或许在某处游玩,感受到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借此抒发对过往的怀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抛球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即将渡河却因潮退而无法前行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快乐时光,心中对“鸥馆”的向往与对往昔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便有重来感,何必扬州忆教箫”一句,浓缩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在这里,诗人似乎意识到,即便重回旧地,所能感受到的也只是曾经的影子,真正的情感已经无法复现。扬州的美好回忆虽然令人向往,但同时也让人感到无奈。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精炼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渡枯槎正落潮”:表达了想渡过枯木桩的心情,但潮水正在退去,形成一种无法渡过的无奈。
- “本知残客不堪邀”:意识到剩下的客人无法被邀请,暗示孤独。
- “盟心安稳寻鸥馆”:心中所立的誓言依然坚定,渴望寻找到鸥鸟栖息的地方,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陈迹逡巡过柳桥”:回忆曾经的足迹,徘徊在柳桥之上,表现对往昔的思念。
- “便有重来感,何必扬州忆教箫”:即使再来一次也会感伤,何必在美好的扬州怀念那动人的箫声,反映了对美好记忆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枯槎”比喻人生的孤独与艰难。
- 对仗:如“盟心安稳”和“陈迹逡巡”,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扬州和箫声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枯槎: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孤独。
- 鸥馆: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归属。
- 柳桥:象征着往昔的回忆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渡枯槎正落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快乐 -
“盟心安稳”中的“盟心”指的是什么? A. 约定
B. 朋友
C. 安稳 -
诗人在诗中对扬州的感情是? A. 怀念
B. 恨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抛球乐》同样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但李白更多展现的是豪情与洒脱,而陈洵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