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 其十二》
时间: 2025-05-20 21:0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 其十二
作者:周密 〔宋代〕
止止歌楚吟,已已弹长铗。
及兹绿阴初,快蹑寻山屧。
富贵正何用,寒暑若交睫。
谁将金谷诗,欲拟山阴帖。
一笑不复云,长歌自三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览法华瑶阜蜃洞时的感受。开头提到,应当唱楚歌,已然弹奏长铗(古代的乐器)。如今正值绿荫初盛,快步穿行在山间小径。对于富贵又有什么用呢?寒暑交替如同眼睫毛般短暂。谁会将金谷的诗句,想要与山阴的诗作相提并论呢?我只是一笑不语,纵情高歌,乐在其中。
注释
- 楚吟:指楚地的歌谣,古代楚地有很多优美的诗歌,常用来表达情感。
- 长铗: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音乐。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形容夏日的凉爽环境。
- 山屧:山间的鞋子,指适合行走在山间的鞋子。
- 富贵:指荣华富贵的生活。
- 金谷:金谷是指金谷园,典出《东周列国志》,象征富贵之地。
- 山阴:即山阴地区,有名的诗人和诗作常出自此地。
- 三叠:指长歌的重复,表达诗人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季才,号文渊,南宋末年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历史。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密游览法华瑶阜蜃洞之时,诗人通过山水之游,感悟了人生的富贵与寒暑的无常,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头的“止止歌楚吟”,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仿佛诗人正坐在树荫下,享受着音乐的悠扬。接着提到“绿阴初”,不仅描绘了夏天的美好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对富贵的看法,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认为追求名利并无实质意义,反而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认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谁将金谷诗”,表明他并不在意与名作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由创作的追求与珍视。他的“一笑不复云”则显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处世洒脱,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最后的“长歌自三叠”,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彰显出一种自然流露的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止止歌楚吟:表达诗人对楚地诗歌的喜爱,仿佛在回忆过去的吟唱。
- 已已弹长铗:暗示音乐的悠扬,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 及兹绿阴初:描绘出初夏的景象,带给读者清新的感觉。
- 快蹑寻山屧:诗人在山间轻快行走,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 富贵正何用:哲思,质疑名利的价值。
- 寒暑若交睫:形容时间的流逝,强调人生的短暂。
- 谁将金谷诗:表达对名作的淡然态度。
- 欲拟山阴帖:暗示对文学创作的独立追求。
- 一笑不复云: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洒脱。
- 长歌自三叠:结尾的豪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放松与欢愉。
修辞手法
- 对偶:诗中多次使用对仗的手法,如“寒暑若交睫”与“富贵正何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交睫”,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重复的形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如“一笑不复云,长歌自三叠”。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立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生命力与宁静。
- 山屧:代表对自然的适应与追求。
- 金谷:象征世俗的财富与名声。
- 长歌:代表豪情与自由的表达。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人应当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铗”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诗体
c) 一种花卉 -
诗人对富贵的态度如何? a) 非常看重
b) 随意看待
c) 绝对反对 -
“寒暑若交睫”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季节的变化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a) 一种乐器
- b) 随意看待
- a) 时间的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 《庐山谣》(李白): 描述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 《饮酒》(陶渊明): 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陶渊明更为淡泊名利,而周密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周密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