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行》
时间: 2025-02-04 15:4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稽山行
作者:陆游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
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
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
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
湘湖蓴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
重楼与曲槛,潋灩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繖遮新妆。
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稽山的巍峨和浙江水域的浩荡,展现了勾践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的繁荣景象。春雨滋润着桑树和柘树,秋风中散发着稻米的香气。每个村庄都在捕捉蟹子,四处可以见到渔梁。水塘里放养着成千上万的鸭子,园中种满了姜。舂米的声音如雷鸣,私下的债务超过了官方的仓库。禹庙里争着奉献祭品,兰亭上共饮流觞。空荡的街巷里看竞渡,社日倒过来看戏场。项里的杨梅已成熟,采摘的人日夜忙碌,翠绿的篮子满山路,荔枝筐更是数不胜数。星星般飞驰到侯家,哪里还在乎黄金的交换。湘湖的蓴菜上市,卖者环绕三乡。怎么能一起烹煮呢,鲈鱼三尺长。初上市的美味,羊酪又算得了什么。镜湖的水汪汪,自汉代以来没有旱灾和蝗灾。重楼和曲槛,湖面上波光潋滟。船行如车,小伞遮住了新妆。浅阡小陌之间,深夜里理丝弦。我年老了写下此诗,妄想续写古人的乐章,恨不能听到季札的乐音,大国风气浩浩荡荡。
注释
- 稽山:位于浙江省,是一个风景名胜区。
- 汤汤:形容水流奔涌的样子。
- 勾践:春秋时期吴王的敌人,后来复国的越国国君。
- 蟹椴:一种捕蟹的技术。
- 陂放:指在水塘中放养。
- 舂碓:古代用来舂米的器具,声音如雷。
- 禹庙:祭祀大禹的庙宇,象征治水的功绩。
- 流觞:古人饮酒时把酒杯放在水中,杯沿流觞。
- 杨梅:一种水果,夏季成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之际,诗中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繁荣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稽山行》是一首描绘故乡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农业繁荣与民众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稽山的巍峨与浙江水的浩荡,透出一种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厚重感。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雨滋润下的生机勃勃和秋风中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
在诗的中段,陆游通过对各类农事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的繁忙与富饶,尤其是“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活跃,也透露出社会的复杂与民生的困苦。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湘湖的美景与市场的热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又自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陆游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与对历史的感慨,体现了诗人那种既怀旧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开篇描写稽山的雄伟和浙江水流的奔腾,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
-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提到勾践的历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如今荒凉的感慨。
-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春天的桑树和柘树绿意盎然,秋天的稻香扑鼻,展现四季的变化与丰收。
-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乡村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农村的闲适与富饶。
-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生动描绘了农村养殖与种植的繁忙场景。
- 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反映了劳动的艰辛与经济的压力。
-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祭祀的重视。
-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描绘了乡村的娱乐活动,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描绘了丰收的喜悦与忙碌的场景。
- 湘湖蓴菜出,卖者环三乡:描绘了市场的热闹与人们的交易。
-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表达了对美食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描绘了自然的富饶与稳定,历史的延续。
- 重楼与曲槛,潋灩浮湖光: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观,意象生动。
- 舟行以当车,小繖遮新妆: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诗人自谦,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崇敬。
-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历史的怀念交织。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把舟行比作车行)、拟人(用“舂碓声如雷”生动描绘劳动的场景),以及对仗(如“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困扰,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浙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繁荣。
- 春雨、秋风:象征四季的交替与丰收的景象。
- 蟹椴、鱼梁:象征乡村的丰饶与生活的乐趣。
- 杨梅、蓴菜:象征自然的馈赠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 镜湖: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稽山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陆游
C. 杜甫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万头鸭”指的是什么?
A. 鸭的数量
B. 一种菜肴
C. 田间活动
D. 乡村娱乐 -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自信
B. 怀旧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B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同样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
- 《江南春》(杜甫):展示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陆游《稽山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两者都描绘了生活场景与人情,但陆游更侧重于乡村的生机与繁荣,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这个乐器,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