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稼渐登识喜》
时间: 2025-02-04 16:1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稼渐登识喜
陆游 〔宋代〕
门外新场滑似油,早禾已庆十分收。
虹霓不隔郊原雨,蜩蚻争催巷陌秋。
人乐风传迎社鼓,路长水溅采莲舟。
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墙东学侩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门外的新稻田像涂了油一般光滑,早熟的稻谷已经丰收了一大半。天空中的彩虹并没有阻挡乡间的降雨,蝉鸣和蚂蚱争相催促着街巷的秋意。人们乐于听到迎接节日的锣鼓声,路途遥远,水面被采莲舟划出的波纹淹没。老翁自得其乐,笑着说自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想要隐居在墙东学习如何当牛。
注释
- 新场:指新收割的稻田。
- 滑似油:形容稻田丰盈,水分充足。
- 虹霓:指彩虹。
- 蜩蚻:即蝉鸣和蚂蚱,形容秋天的虫鸣。
- 社鼓:迎接农事节日的鼓声。
- 侩牛:指隐居的生活,学习务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醉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词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兼具豪情和细腻的观察,作品中多体现出他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宋代,正值秋季丰收之时,表达了作者对农田丰收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秋稼渐登识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间生活紧密结合。首联“门外新场滑似油,早禾已庆十分收”,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丰收的稻田,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接下来的“虹霓不隔郊原雨,蜩蚻争催巷陌秋”,不仅描写了自然界的美丽变化,也传达了秋天丰收的气氛。诗中“人乐风传迎社鼓”的句子,展现了人们在丰收节日中欢庆的情景,体现了团结和喜悦的氛围。
最后两句“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墙东学侩牛”,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老翁的笑容和他想要隐居的心态,反映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季的赞美,更是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外新场滑似油:新收的稻田光滑如油,形象地描绘出丰收的美好。
- 早禾已庆十分收:早稻已丰收,庆祝丰收的喜悦。
- 虹霓不隔郊原雨:彩虹并没有阻挡乡村的降雨,暗示丰收的好气候。
- 蜩蚻争催巷陌秋:秋天的蝉鸣和蚂蚱声此起彼伏,增添了秋天的气氛。
- 人乐风传迎社鼓:人们喜悦地迎接节日的鼓声,体现出社会的和谐。
- 路长水溅采莲舟:远行的采莲舟在水中划过,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水乡景象。
- 老翁自笑无它事:老翁无所事事,心态悠然自得。
- 欲隐墙东学侩牛:老翁渴望隐居,追求简单的农家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滑似油”形象生动。
- 拟人:如“蜩蚻争催”,赋予虫鸣以人性。
- 对仗:如“人乐风传”与“路长水溅”,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安定、生活美好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田:象征丰收与希望。
- 虹霓: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社鼓:象征节庆与人们的快乐。
- 老翁:象征着宁静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场滑似油”用来形容什么? A. 田地的丰盈
B. 雨水的丰沛
C. 秋天的景色
D. 人们的欢笑 -
诗中提到的“社鼓”代表了什么? A. 农耕
B. 节庆的欢庆
C. 田间的工作
D. 自然的声音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的渴望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的逃避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陆游的田园诗:杜甫的田园诗更强调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而陆游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