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莲房折尽只留荷,
露盖班班一丈过。
高下横斜无定影,
聚凉着得月明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凉的夜晚,荷花虽已凋谢,但仍留下一些荷叶。露水覆盖着这些荷叶,像一层轻纱,仿佛有一丈之长。月光洒在水面上,影子高低不一,倾斜而无定,显得十分迷离。凉意聚集在这个月明之夜,显得格外清幽。
注释
- 莲房:指的是荷花的花朵。
- 折尽:指花朵凋谢、凋零殆尽。
- 露盖班班:露水覆盖在荷叶上,形状像一层轻纱。
- 一丈过:形容露水覆盖的面积或高度,夸张的说法,表示很多。
- 高下横斜:影子或水面波光的形态,形状不规则。
- 聚凉:凉意聚集,指夜晚的清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荷”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清白、高洁,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诗中描绘的月夜荷塘,常见于古代诗词,寓意清幽和孤独,体现了文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故。他的诗常以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凉月二首》写于一个清凉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荷塘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在宋代,文人常在夜间吟咏,借助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荷塘景象,给人一种清凉、幽静的感觉。诗的开头提到“莲房折尽”,让人联想到荷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无常。而“露盖班班”则描绘了露水的晶莹剔透,仿佛为凋零的荷花披上一层轻薄的外衣,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正是对生命循环的感悟。接着,诗人通过“高下横斜无定影”的描写,展现了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最后一句“聚凉着得月明多”,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月光的明亮与夜晚的凉意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房折尽只留荷:凋谢的荷花只剩下荷叶,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露盖班班一丈过:露水覆盖在荷叶上,形态优美,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高下横斜无定影:影子随波荡漾,象征着变化无常的生命状态。
- 聚凉着得月明多:月光的明亮与凉意的聚集,传达出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莲房”比喻荷花,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高下横斜”赋予影子以生命,使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如“高下横斜”与“聚凉着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露水:代表清新与纯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月光:象征理想与思考,引发人对生命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莲房”指的是什么? A. 荷叶
B. 荷花
C. 荷塘
D. 荷根 -
“聚凉着得月明多”中的“凉”指的是什么? A. 温暖
B. 清凉
C. 湿润
D. 干燥 -
诗中表现的意境主要是: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夜晚
C. 风雨交加
D. 春暖花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但白居易更注重对离别的感慨,而洪咨夔则更倾向于对宁静夜景的描绘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名篇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