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轩解褐赐汤沐,一节两节水苍玉。
气严惯尝志士胆,格高厌食太官肉。
此君可人如西湖,荷边冰簟三更铺。
心知爽快不宜过,奈此风月人间无。
白话文翻译:
在高处解开衣衫,接受沐浴的恩赐,一根又一根的竹笋如水般清澈。
气节严峻常常让志士感到胆怯,品格高尚却厌倦了奢华的美味。
这位君子如同西湖,夏日荷花边的冰凉席子铺在三更时分。
心里知道清爽的生活不宜过于放纵,然而在这风月之下,人间却没有这种清闲。
注释:
- 解褐:解开衣服,指轻松自在的状态。
- 汤沐:指洗澡,象征清洁与舒适。
- 水苍玉:形容竹笋的清新与美丽。
- 气严:气节严峻,表明志士的坚定与高洁。
- 格高:品格高尚,强调道德修养。
- 太官肉:指奢华的食物,代表享乐与腐化。
- 可人:可亲可爱,形容人格魅力。
- 荷边:在荷花旁边,描绘自然美景。
- 冰簟:冰凉的席子,象征清凉与舒适。
- 风月:指风景与月色,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官至太常卿,著有诗文,风格清新脱俗,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他的诗常体现出对士人风范的追求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奢华生活的厌倦,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志向和清新的情趣,可能是在特定的生活经历或环境下产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苦笋》通过描绘竹笋的清新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奢华享乐的厌弃。首联“临轩解褐赐汤沐”中,诗人以解褐来象征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随之而来的是清澈如水的竹笋,隐喻自然的纯净与美好。“气严惯尝志士胆,格高厌食太官肉”,则揭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奢华生活的拒绝。
接下来的几句“此君可人如西湖,荷边冰簟三更铺”,描绘出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和环境,西湖的美景与荷花的清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最后“心知爽快不宜过,奈此风月人间无”,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生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无奈,尽管知道追求清爽的生活不应过于放纵,但在风月的诱惑下,现实却不容许他如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与对奢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轩解褐赐汤沐:在高处解开衣衫,接受沐浴的恩赐。诗人渴望轻松自在的生活。
- 一节两节水苍玉:竹笋如水般清澈,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好。
- 气严惯尝志士胆:气节严峻让志士感到胆怯,表明高尚品格的压力。
- 格高厌食太官肉:品格高尚却厌倦奢华,表达对奢侈生活的反感。
- 此君可人如西湖:这位君子如同西湖,描绘出理想的人格魅力。
- 荷边冰簟三更铺:夏日荷花旁的冰凉席子,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心知爽快不宜过:心里知道清爽的生活不宜过于放纵,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奈此风月人间无:然而在这风月之下,现实却无暇享受清闲。
修辞手法:
- 比喻:竹笋比作清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气严”与“格高”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的运用:荷花、西湖等意象,传达出清新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奢华享乐的拒绝,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笋:象征新鲜、纯净的生命。
- 西湖:代表理想的美好生活环境。
- 荷边: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冰簟:反映清凉舒适的生活状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理想生活的蓝图,展现了对自然与内心清净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轩解褐赐汤沐”中的“解褐”指的是什么?
A. 穿衣 B. 解开衣服 C. 洗澡 D. 沐浴 -
诗中“气严惯尝志士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胆怯 C. 快乐 D. 愉悦 -
诗人对“太官肉”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习惯 D. 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洪咨夔与陶渊明的诗歌均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洪咨夔更加关注于清新与高洁的品格,而陶渊明则着重于逃避现实,追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洪咨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