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八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7:0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八首 其三
一棹蒹葭初舣处,依前灯火高城。
水风吹袂酒初醒。镜中残黛绿,梦外故山青。
月堕汉皋留不得,更愁明日阴晴。
涉江兰芷亦飘零。凄凉湘瑟怨,掩泪独来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个灯火辉煌的高城附近,诗人乘船到达岸边的情景。水边的风轻轻拂动着衣袂,酒意初醒。他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眼中的残妆和心中的思乡之情。明月已经坠落在汉水之滨,再也无法停留,这让他愈加忧愁明天的不确定。江边的兰草和芷草也在随风飘零,增添了他心中的凄凉。他独自前来,倾听那悲怆的湘瑟声,掩面而泣。
注释
- 一棹蒹葭:一只小船停靠在蒹葭(芦苇)旁边。
- 高城:指的是灯火辉煌的高楼城池。
- 水风:水面上吹来的风。
- 袂:衣袖,这里指衣袂。
- 镜中残黛绿:镜子中映出的是自己残留的妆容,暗指心中对往昔的追忆。
- 月堕汉皋:月亮坠落在汉水岸边。
- 涉江兰芷:指在江边的兰草和芷草。
- 湘瑟:此处指古琴,象征着悲伤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祖棻(1868-1922),字子华,号梅川,晚号梅痴,江苏无锡人。沈祖棻是近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乡愁和生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之时,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水乡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边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小船”和“蒹葭”构成了诗的空间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随着“水风吹袂”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场景,仿佛能感受到风的轻拂和酒意的微醺。接下来的“镜中残黛绿,梦外故山青”则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月堕汉皋留不得”一句,运用月亮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挽留的美好瞬间。最后的“凄凉湘瑟怨,掩泪独来听”,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展露无遗,音乐的哀怨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由外而内,既有景的描绘,又有情的抒发,充分展示了沈祖棻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棹蒹葭初舣处:小船在芦苇旁首次停靠,暗示了归乡的渴望。
- 依前灯火高城:灯火辉煌的高楼城池,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孤独的对比。
- 水风吹袂酒初醒:水边的凉风轻拂,酒意刚刚清醒,象征着从梦境中回归现实。
- 镜中残黛绿,梦外故山青:镜中映出的是残留的妆容,梦外的故乡依然青翠,表明对往昔的怀念。
- 月堕汉皋留不得:月亮坠落在汉水岸边,时间无法停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 更愁明日阴晴: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忧愁。
- 涉江兰芷亦飘零:江边的兰草和芷草随风飘零,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 凄凉湘瑟怨,掩泪独来听:音乐的悲伤与独自倾听的孤寂交织,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中残黛绿”比喻内心情感。
- 拟人:如“水风吹袂”,赋予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月堕汉皋留不得”与“更愁明日阴晴”,形成对称的结构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对生活的无常与未来的迷茫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切的感悟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孤独与伤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灯火:象征城市的繁华与诗人的孤独。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兰芷:象征纯洁与美好的事物的流逝。
- 湘瑟:象征音乐的悲伤与情感的抒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沈祖棻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高城”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大厦
- B. 古代城池
- C. 山峰
- D. 海边
-
诗中的“月堕汉皋留不得”,这里的“汉皋”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汉水
- C. 黄河
- D. 淮河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乡与孤独,但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为中秋思月,但在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上与沈祖棻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近代诗词选集》
- 《沈祖棻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