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黛眉颦色》
时间: 2025-04-28 01:5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黛眉颦色
作者: 王国器 〔元代〕
淡扫春痕,轻笼芳靥。
捧心不效吴宫怨。
楚梅酸蹙翠尖纤,
湘烟碧聚愁萋茜。
绀羽寒凝,月钩金滟。
莺吭咽处微偷敛。
新翻舞态太娇娆,
镜中蛾绿和香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情怀。
轻轻拂去春天的痕迹,轻柔地笼着美丽的面庞。
心中暗恋却不如吴宫的怨恨那样明显。
楚地的梅花因忧愁而微微皱起,
湘水的烟雾汇聚着愁绪,显得萋萋茂盛。
寒鸦凝聚在空中,月亮弯钩似的金光闪烁。
黄莺在轻声啼鸣的地方微微收敛。
新翻的舞姿太过娇媚,
镜中犹如蛾子般的绿影和香气点缀其中。
注释
- 淡扫春痕:轻轻拂去春天的痕迹,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和色彩。
- 吴宫怨:指的是《红楼梦》中王嫱的悲伤情感,暗示心中情思的隐秘。
- 楚梅:指楚地的梅花,代表忧愁与美丽交织。
- 湘烟:湘江的烟雾,象征着愁苦与不安。
- 绀羽寒凝:黑色的羽毛凝聚,暗示寒冷的感觉。
- 月钩金滟:弯曲的月亮像金色的钩子在水面上闪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国器,元代词人,以婉约动人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创作背景:在元代,文人们常常借助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王国器的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情态,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踏莎行·黛眉颦色》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词作。开篇以“淡扫春痕,轻笼芳靥”引入,展现了词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和女性之美的赞颂。全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春花、月色、莺鸣等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隐秘的情思。
词中提到的“捧心不效吴宫怨”,不仅暗示了内心的苦闷,也反映出在甜蜜爱情与忧伤情感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楚梅酸蹙翠尖纤”,通过梅花的酸涩与纤细,进一步深化了愁苦的情绪。湘水的烟雾则如同愁绪的集合,展现出一种愁苦的美感。
此外,诗中“莺吭咽处微偷敛”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春天中鸟鸣的细腻与柔和,增添了自然的韵味。最后一句“镜中蛾绿和香点”则通过镜子中的倒影,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使整首词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总的来说,王国器的这首词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而且情感真挚,既有春天的温暖,也有内心的隐痛,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人性情感的敏锐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扫春痕:轻轻拂去春天的痕迹,暗示了一种轻盈而美好的心情。
- 轻笼芳靥:以轻柔的手法包裹住美丽的面容,表现出女性的娇媚。
- 捧心不效吴宫怨:内心深处的爱慕却不如古代王妃那样悲伤,反映出一种隐忍。
- 楚梅酸蹙翠尖纤:梅花的愁苦与细腻,象征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 湘烟碧聚愁萋茜:湘江的烟雾汇聚出愁苦的情绪,生动而形象。
- 绀羽寒凝,月钩金滟:寒鸦在空中的凝聚与月亮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 莺吭咽处微偷敛:黄莺的低鸣微微收敛,表现出一种隐秘和含蓄。
- 新翻舞态太娇娆:新翻的舞姿过于娇媚,暗示了女性的魅力。
- 镜中蛾绿和香点:镜中倒影如蛾子般的绿影和香气,渲染出梦幻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钩金滟”将月亮比作金钩,形象生动。
- 拟人:如“莺吭咽”赋予黄莺以人类情感,使描写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词在结构上工整,许多句子在音韵上相互呼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与女性的柔情,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痕:象征着青春、生命的开始。
- 芳靥:美丽的面容,代表女性之美。
- 吴宫怨:暗示了爱情的悲伤与隐秘。
- 楚梅:愁苦美丽的象征。
- 湘烟:愁苦情绪的体现。
- 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镜中蛾绿:梦幻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淡扫春痕”中“春痕”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春天的花朵
C. 春天的雨水
D. 春天的气温 -
“吴宫怨”中的“吴宫”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宫廷?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
诗中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和美丽。
-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爱情与思念的诗词。
诗词对比:
- 王国器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都使用了自然意象,但王国器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元代文学史》
- 《王国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