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埠旅泊感赋》

时间: 2025-01-21 08:58:37

烽火惊心岁几回,江花溅泪向人开。

韶光薄幸春如寄,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更无清梦到瑶台。

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金埠旅泊感赋
冯祖昌 〔清代〕

烽火惊心岁几回,
江花溅泪向人开。
韶光薄幸春如寄,
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
更无清梦到瑶台。
浮家泛宅知何处,
烟水茫茫极可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岁月的感慨。烽火不断,令人心惊,多少年头过去了,江边的花朵似乎在为人流泪。美好的春光转瞬即逝,就像寄人篱下的游子,芳草无言,客人又再次来访。哪里还有闲情去吟咏芍药,更没有清梦能到达瑶台。漂泊无定,居无定处,眼前烟水茫茫,令人感到无比悲哀。

注释:

  • 烽火:古代用来报警的火光,象征战争与动乱。
  • 江花:指江边的花,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用来形容春天。
  • 薄幸:指对人或事物的不幸、无情。
  •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境地。
  • 浮家泛宅:指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祖昌,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清初的社会变迁。他的诗风沉郁,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来映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离愁别绪,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金埠旅泊感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在诗中,冯祖昌以“烽火惊心”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瞬间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与对生活不易的感慨。接下来的“江花溅泪向人开”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诗中提到的“韶光薄幸春如寄”,不仅反映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更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尤其是“浮家泛宅知何处”,凸显了诗人在漂泊生涯中的迷茫与哀伤,仿佛在问:人生究竟应该追寻什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读后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烽火惊心岁几回:战争频繁,心中不安,表达对动乱时代的忧虑。
  2. 江花溅泪向人开:江边的花仿佛在为人流泪,暗示离愁别绪。
  3. 韶光薄幸春如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春天如同寄居,无常。
  4. 芳草无言客又来:草木无言,游子再次归来,暗含孤独感。
  5. 岂有间情吟芍药:难以吟咏闲情,强调生活的艰辛。
  6. 更无清梦到瑶台:没有理想的梦境,表明现实的苦涩。
  7. 浮家泛宅知何处:漂泊不定,居无定处,表现内心的迷茫。
  8. 烟水茫茫极可哀:眼前烟水朦胧,令人感到极度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寄人篱下,增加了无常之感。
  • 拟人:江花“溅泪”,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争、时光流逝、漂泊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代表动荡与不安。
  • 江花:代表自然与美好,暗示人生的短暂。
  • 芳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又暗含无奈。
  • 瑶台:象征理想与梦想,远不可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烽火”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 D. 旅行
  2. “韶光薄幸”中“薄幸”的意思是:

    • A. 幸运
    • B. 不幸
    • C. 平淡
    • D. 轻松
  3.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冯祖昌的《黄金埠旅泊感赋》与杜甫的《春望》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动乱中表达对时光与人生的感慨。杜甫在《春望》中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而冯祖昌则通过自然景物映射内心的无奈与漂泊。两者都展示了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形成深刻的共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冯祖昌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