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荒江晚泊,清寒送秋,记去年款红轩茗话,正此时也》
时间: 2025-01-27 03:2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琐窗寒
荒江晚泊,清寒送秋,记去年款红轩茗话,正此时也。
细竹通凉,疏苔媚雨,晓帘慵捲。
窥花隔座,镜里暗传娇眼。
最怜他伤春未工,画眉错问愁深浅。
甚妆楼一霎,西风如叶,梦云吹散。
重见。羞郎面。
但恨指吴山,断霞沈晚。
扁舟暝宿,冷月稀星孤伴。
绕空江芦花夜明,去鸿影淡烟岫远。
又寒莎两岸鸣虫,絮语惊秋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清寒,诗人回忆起去年在红轩品茶时的情景。细竹透出凉意,稀疏的苔藓在雨中显得娇媚,清晨的帘子懒得卷起。透过隔座的花,镜子中暗暗传来娇美的眼神。最让人怜惜的,是她还未完全走出伤春的情绪,画眉时却错问了愁苦的深浅。那妆楼中一瞬间,西风如落叶,梦境被吹散。再一次相见时,对方羞红了脸。而我只恨那指向吴山的手,晚霞渐沉,令人惋惜。小舟在夜晚停泊,冷冷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孤独地陪伴着我。环绕着空江的芦花在夜晚闪亮,远去的大雁影子淡淡地隐没在烟岫之间。两岸的寒莎虫鸣,似乎在悄悄地描绘着秋天的变化。
注释
- 琐窗寒:指窗子小而寒冷,暗示环境的清冷。
- 款红轩:指红色的楼阁,代表温暖的回忆。
- 细竹通凉:细竹透出凉意,表现秋天的寒冷。
- 镜里暗传娇眼:通过镜子看到的美丽眼神,暗示羞涩与美丽。
- 妆楼:指装饰精美的楼阁,通常是女子居住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吴山:位于今浙江省,是古代诗词中常提及的名山,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画眉:古代女子常用画眉来装饰自己,指向青春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春霖是清代的诗人,作品以细腻优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对亲密关系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琐窗寒》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秋天的感伤情绪。诗中通过“细竹通凉”和“疏苔媚雨”的描绘,营造出一幅清冷的秋日图景,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诗人使用“窥花隔座,镜里暗传娇眼”的意象,展现了那种微妙而羞涩的情愫。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特别是“但恨指吴山,断霞沈晚”一句,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也暗含着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解析
- “荒江晚泊”:描绘了诗人在荒凉的江边停泊,暗示孤独的情感。
- “清寒送秋”:展现了秋季的寒冷,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重见”:暗示了与往昔的重逢,带着些许期待和羞涩。
- “冷月稀星孤伴”:孤独的夜晚,冷月和星星的陪伴,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如叶”,将西风比作落叶,形象生动。
- 拟人:如“絮语惊秋换”,使自然的虫鸣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秋天的感伤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人生的无常与珍贵的瞬间。
意象分析
- 细竹:象征清冷与孤独,秋天的气息。
- 芦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鸿影: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荒江晚泊”中“晚”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喜悦 -
诗中提到的“吴山”象征什么?
A. 亲情
B. 离别与思念
C. 快乐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孤独的夜晚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秋天的感伤。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秋天的诗作相比,蒋春霖的《琐窗寒》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白的《夜泊牛津》则更显豪放与慷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