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时间: 2025-01-27 04:36:55

欲知天意各英奇,端为斯文待发挥。

挺挺魏暮祖风烈,堂堂伏湛国光辉。

久参机政儒臣贵,未到公台物论违。

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知天意各英奇,端为斯文待发挥。
挺挺魏暮祖风烈,堂堂伏湛国光辉。
久参机政儒臣贵,未到公台物论违。
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白话文翻译:

想要了解上天的意图,各位英杰都各有奇才,正是这文才等待展现。
挺拔的魏国晚期祖宗的气概是多么雄伟,堂堂的伏湛国的光辉是多么璀璨。
他在朝政中久有参与,儒生的地位非常高贵,但至今未能抵达公台,物议却偏离了正轨。
红色的旌旗在东风中摇曳,马鞍轻轻摆动,送别的车队中,谁不流泪湿衣襟?

注释:

  • 天意:指上天的意图或命运。
  • 英奇:指优秀而奇特的人才。
  • 斯文:指文才或文化。
  • 魏暮:指魏国晚期,强调历史背景。
  • 伏湛:指伏生和湛露,象征光辉的文化传承。
  • 公台:指朝廷或官职。
  • 丹旐:指红色的旗帜,常用于送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德明,号惭愧,宋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而有深度,常以政治、历史为题材,对社会现象有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写于宣献楼公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才华与贡献的追悼与缅怀。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政治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辞以其典雅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史弥宁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首句通过“天意”引入,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思考,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敏锐观察。之后,通过对魏国风烈和伏湛光辉的描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与历史人物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崇敬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儒臣的地位尊贵却未能有效参与政事,反映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人以警醒。最后,红色旌旗和送别场景,带有浓厚的哀伤气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对人才的期待和对逝去者的怀念,充满了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知天意各英奇:想要理解上天的意图,各位英杰都有独特的才能。
  • 端为斯文待发挥: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才,他们的才能等待着施展。
  • 挺挺魏暮祖风烈:魏国晚期的祖宗气概依然挺拔雄伟。
  • 堂堂伏湛国光辉:伏生和湛露的光辉照耀着国家。
  • 久参机政儒臣贵:在朝政中长久参与的儒士地位尊贵。
  • 未到公台物论违:但至今未能抵达公台,舆论却有所偏离。
  • 丹旐东风马鞍袅:红色旌旗在东风中轻轻摇曳。
  • 送车谁不泪襟衣:送别的车队中,谁能不因悲伤而泪湿衣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天意”比作英才的指引,表现了对命运的思考。
  • 象征:红色旌旗象征着送别与哀伤,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崇敬,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中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展现了对文化和政治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天意:象征命运与理想。
  • 英奇:代表优秀人才。
  • 魏暮:历史背景,象征传统文化的辉煌。
  • 丹旐:象征送别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知天意各英奇”中“英奇”指的是: A) 普通人
    B) 优秀人才
    C) 历史人物
    D) 文学作品

  2. 诗中提到的“红色旌旗”象征什么? A) 胜利
    B) 送别
    C) 战争
    D) 希望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个人的成长
    B) 人才与政治
    C) 自然景观
    D) 爱情

答案:

  1. B) 优秀人才
  2. B) 送别
  3. B) 人才与政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
  • 李白《将进酒》:展示了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史弥宁《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均涉及送别的主题,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的离别之情,而后者则更注重历史人物与政治理想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史弥宁及其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