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牛先已去,白鹤久方归。
若欲分优劣,老聃贤令威。
白话文翻译:
青牛已经离去很久,白鹤也终于回来了。
如果想要分出谁更优秀,还是要看老子和贤者的威名。
注释:
- 青牛:传说中道教的神兽,象征道家的思想和理想境界。
- 白鹤:象征着长寿、自由和高洁的品格,常与道教文化相联系。
- 老聃:即老子,道教的创始人,代表着智慧和道理。
- 贤令:指有德之人或贤明的统治者,强调其威望和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诗人,主要活跃于南宋时期。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作品以词和诗为主,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风。刘克庄善于描绘自然,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刘克庄面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所作,反映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智慧和德行的推崇。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诗人试图通过对自然和哲理的观察,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理解。
诗歌鉴赏:
《杂记五言十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道家思想的倾慕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开篇提到“青牛”和“白鹤”,这两种动物在道教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青牛代表着理想和追求,而白鹤则象征着归属和安宁。诗人以此对比,暗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表明他对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后半句“若欲分优劣,老聃贤令威”则将目光转向更高的境界,强调了智慧和德行在评判优劣时的重要性。老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体现了深刻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这两种意象与哲理的结合,表达了对内在智慧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及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刘克庄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身内在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牛先已去:青牛作为道教的象征,暗指理想的追求已经远去,表达一种失落感。
- 白鹤久方归:白鹤的归来象征着宁静与安定,暗示诗人内心希望能找到归属。
- 若欲分优劣:提出一个哲学命题,想要评判事物的优劣。
- 老聃贤令威:强调智慧与德行的力量,老子和贤者的威望是判断的标准。
修辞手法:
- 比喻:青牛与白鹤分别象征理想与现实,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 对比:通过青牛与白鹤的对比,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 反问:通过“若欲分优劣”的提问,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牛与白鹤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智慧与德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在真理与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青牛:象征理想、追求,代表着道教的超脱与理想状态。
- 白鹤:象征归属、和谐与长寿,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老聃: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承载着哲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财富
D. 友情 -
诗人提到的贤者是谁? A. 孟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孙子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情感更为直接,强调对亲情的思念。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描绘自然与友情中,体现出一种淡然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