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寒钟》
时间: 2025-01-11 17:0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寒钟
作者: 陈锐 〔清代〕
大千春色飘残,世尊寂听浑如睡。
摇摇断杵,碧云欲莫,寒山转媚。
烟际悬音,霜前送梵,荡空无地。
忽奔涛万壑,一时都到,阎浮界,松风起。
落月乌啼鸱尾。
隔重城梦遥南寄。
晓天百八,高楼何限,景阳清泪。
上界灯幡,故宫龙象,铿訇愁思。
又西头打鼓,朝朝莫莫,入离人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色渐去的景象,仿佛世间万物都在沉睡。诗人感受到孤寂,仿佛在摇动着断了的杵杖,碧云似乎也要消散,寒山显得更加妩媚。烟雾中传来的音响,霜前送来的佛音,荡漾在空中无处不在。忽然间,奔涌的潮水波及万壑,瞬间来到阎浮界,松风也随之起舞。落月映照着乌鸦的啼叫,隔着重重城墙,梦境远寄南方。清晨的天空如百八般明亮,高楼无尽,景阳又使我流下清泪。上界的灯幡,故宫中的龙象,铿锵声中充满愁思。又在西边传来击鼓声,日日夜夜回荡在离人的耳畔。
注释:
- 大千春色:指广阔的春天景色。
- 世尊:佛教的尊称,代表着超脱与宁静。
- 摇摇断杵:比喻沉重的心情和无力感。
- 阎浮界:佛教中的世界观,代表人间。
- 松风:松树的风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清新。
- 百八:可能指的是高楼的层数,表现了高耸入云的感觉。
- 灯幡:佛教寺庙中的灯和旗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锐,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诗风常带有悲凉与哲理的思考,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末,诗人感受到季节变迁带来的孤独与哀伤,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水龙吟·寒钟》通过浓厚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大千春色飘残”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春天的色彩渐渐消退,仿佛也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逝去。接着,诗人用“世尊寂听浑如睡”勾勒出一种沉静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沉重。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意境。诗中描绘的“摇摇断杵”与“碧云欲莫”,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困惑。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又引入了“松风起”的意象,带来了一丝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似乎在暗示希望与重生的可能。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消逝与人生的无常,最终又回归到对内心愁思的抒发。诗的结尾“又西头打鼓,朝朝莫莫,入离人耳”将情感推向高潮,描绘出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无奈,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千春色飘残:春天的美景已经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 世尊寂听浑如睡:世尊安静地倾听,仿佛一切都沉睡般的宁静。
- 摇摇断杵,碧云欲莫:心情像断了的杵一样无力,蓝天的云彩似乎也要消散。
- 寒山转媚:寒山的景色变得妩媚,带有一种出乎意料的美丽。
- 烟际悬音,霜前送梵:在烟雾中传来的音响,似乎是佛教的梵音,带来一阵清凉。
- 荡空无地:声音荡漾在空中,似乎无处不在。
- 忽奔涛万壑,一时都到,阎浮界:突然间潮水涌动,波及各个山谷,来到人间。
- 松风起:松树的风声响起,带来自然的气息。
- 落月乌啼鸱尾:月亮落下,乌鸦在叫,带来一种孤独的感觉。
- 隔重城梦遥南寄:梦境隔着重重城墙,远方寄往南方。
- 晓天百八,高楼何限,景阳清泪:晨曦下的高楼无尽,景阳带来泪水。
- 上界灯幡,故宫龙象,铿訇愁思:天上的灯幡与故宫的龙象,发出铿锵的声音,带来愁思。
- 又西头打鼓,朝朝莫莫,入离人耳:西边的鼓声日日回荡,传入离人的耳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摇摇断杵”,形象地表现心情的沉重。
- 拟人:如“落月乌啼”,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色逝去的感叹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世尊:代表着超脱与宁静。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平静。
- 灯幡:象征着信仰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千春色飘残”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美景依然存在
B. 春天的景色已经消逝
C. 春天的色彩变得更加鲜艳
D. 春天的花朵盛开 -
“世尊寂听浑如睡”中“世尊”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佛教的尊称
C. 诗人的朋友
D. 自然现象 -
“隔重城梦遥南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朋友的关心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探讨了春天的美景与战乱带来的忧愁。
诗词对比:
- 陈锐的《水龙吟·寒钟》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但陈锐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白则通过具体场景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