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湖泛》

时间: 2025-01-11 15:49:29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
一湖新雨后,万树欲烟时。
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
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

白话文翻译:

风起,湖面波纹荡漾,船轻轻地行驶,速度却缓慢。
经历了一场新雨的湖面,万树在轻雾中若隐若现。
有位客人倚靠在兰色的船桨上,不知是谁在吟唱竹枝曲?
莲花的少女都已归去,只剩下我在这遥远的岸边思念。

注释:

  • 风起水参差:风吹起湖水,波纹参差不齐。
  • 舟轻去转迟:船轻巧,行驶却缓慢。
  • 一湖新雨后:刚下过雨的湖面。
  • 万树欲烟时:万树在雨后雾气中,似乎欲与烟雾交融。
  • 有客倚兰楫:有位客人倚靠在兰色的船桨上。
  • 何人唱竹枝:不知是谁在唱竹枝曲,这是一种民间歌曲。
  • 莲娃归去尽:莲花般的少女们都已归去。
  • 极浦剩相思:在遥远的岸边,只剩下我对她的思念。

典故解析:

“竹枝”是指一种古老的民间歌曲,通常用来表达情感和生活的场景。诗中提到的“兰楫”与“莲娃”都具有浓厚的典雅意象,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景仁,号秋水,生于1640年,卒于1711年,世称“秋水子”。他以诗词见长,尤其在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方面颇有成就。

创作背景:

《雨后湖泛》创作于其游历湖泊时,正值雨后,湖面景色迷人,触动了作者的情感,故写下此诗。此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后湖泛》是一首描绘雨后湖面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清新自然的环境与淡淡的思乡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风起水参差,舟轻去转迟”描绘出湖面波动的细腻景象,反映了雨后宁静而又略显动荡的氛围。接下来的“万树欲烟时”,则通过意象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仿佛万树在轻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转折处,“有客倚兰楫,何人唱竹枝?”的出现,使整幅画面生动起来,诗人通过客人和歌声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人间的温情和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莲娃归去尽,极浦剩相思”则是情感的升华,莲娃的归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远去,留下的是满腹相思和孤独的情绪。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事的感慨,展现了他在自然面前的细腻感受与情感挣扎,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起水参差:描绘出湖面在微风下的波动。
  2. 舟轻去转迟:船轻快,但行驶速度慢,暗示着游览的悠闲。
  3. 一湖新雨后:雨后湖水清澈,展现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4. 万树欲烟时:万树在朦胧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5. 有客倚兰楫:引入人物,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6. 何人唱竹枝:引发对歌声的思考,增添诗歌的情感层次。
  7. 莲娃归去尽:暗示美好的事物已离去。
  8. 极浦剩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万树欲烟时”比作烟雾,增强诗意。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画面更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湖面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虑,情感细腻而深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思念。
  • :象征洗净与新生。
  • :象征游历与自由。
  • 莲娃:象征美好与青春。
  • 竹枝:象征民间情感和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后湖泛》的作者是哪位?

    • A. 王维
    • B. 黄景仁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兰楫”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船桨
    • C. 一种乐器
  3. “万树欲烟时”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 A. 烟雾
    • B. 火烟
    • C. 水汽

答案:

  1. B. 黄景仁
  2. B. 船桨
  3. C. 水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二者都描写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而黄景仁则在动态中展现情感。
  • 李白《庐山谣》:李白的诗多豪放,黄景仁则更加细腻,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