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对月》
时间: 2025-04-27 20:2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狱中对月
作者: 宋琬 〔清代〕
疏星耿耿逼人寒,
清漏丁丁画角残。
客泪久从悉外尽,
月明犹许醉中看。
栖乌绕树冰霜苦,
哀雁横天关塞难。
料得故园今夜梦,
随风应已到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监狱中对月的情景。夜空中的星星稀疏明亮,带来一阵寒意,时光的流逝伴随着清脆的漏水声,似乎在提醒着我。作为一个流亡在外的客人,眼泪已经流干,但在明亮的月光下,我仍然可以沉醉其中,感受这份美好。栖息的乌鸦在树枝上绕来绕去,冰霜的寒冷使它们痛苦不堪,而哀鸣的雁阵在天际飞过,关塞的艰难让人心痛。想必在故乡的梦中,今夜我也会回到那个地方,随风飘至长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星耿耿:稀疏的星星明亮的样子。
- 清漏丁丁:漏水声清脆。
- 画角残:乐器角声断绝,暗指时间的流逝。
- 客泪:流亡者的眼泪。
- 随风应已到长安:指随风而去,梦中回到故乡长安。
典故解析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安宁;“冰霜”则暗示了孤独与寒冷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作者被囚禁期间,表现了身处囚笼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狱中对月》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描绘了作者在监狱中对月光的沉思。诗的开头通过“疏星耿耿逼人寒”描绘了夜空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紧接着“清漏丁丁画角残”两句,通过清脆的漏水声与乐器的余音,传递出时光的流逝与难以忘怀的思念。
在第三联中,“客泪久从悉外尽”表达了作者作为流亡者的无奈与悲伤,而“月明犹许醉中看”则展现了即使身处逆境,仍然能在月光中找到一丝慰藉的心情。最后两句通过“栖乌”和“哀雁”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冷酷与生存的艰辛,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意象,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星耿耿逼人寒:夜空稀疏的星星,散发出刺骨的寒意。
- 清漏丁丁画角残:清脆的水滴声与乐曲的断奏,暗示时间的流逝。
- 客泪久从悉外尽:作为旅居他乡的客人,眼泪已流尽。
- 月明犹许醉中看:明亮的月光仍然让我沉醉。
- 栖乌绕树冰霜苦: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受到冰霜的折磨。
- 哀雁横天关塞难:哀鸣的雁阵在天空中飞过,关塞的艰难令人心痛。
- 料得故园今夜梦:想必今夜我会在梦中回到故乡。
- 随风应已到长安:伴随着风,梦境或已抵达长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星星的寥落与寒冷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栖乌”和“哀雁”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客泪久从悉外尽,月明犹许醉中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囚禁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寒冷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在逆境中仍然渴望自由与归属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思念。
- 星星:代表孤独与遥远的梦想。
- 乌鸦:象征着痛苦与不幸。
- 雁:寓意着思乡与离别。
- 长安: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泪久从悉外尽”中的“客”指的是:
A. 游客
B. 诗人自己
C. 故乡的朋友
D. 旅人 -
“随风应已到长安”中的“长安”象征着: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
C. 故乡的安宁
D. 旅行的终点 -
诗中提到的“哀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狱中对月》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结合了身处囚禁的现实,展现了更为深沉的孤独感。两者均通过月亮这一意象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