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墩》
时间: 2025-04-27 11:2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谢文静,世俗未可屈。
但怪东山云,肯为老桓出。
谁知奸雄心,本自畏豪逸。
君看新亭会,此意未易诘。
坦之独何者,手版遂倒执。
烦公挥猬须,谈笑安晋室。
暮年淝水师,逆虏甚窘急。
幅巾棋局间,百万一战袭。
功名亦馀事,聊为儿辈立。
平时诮虚旷,闻此自羞涩。
万古终悠悠,客意颇萧瑟。
忍看西州门,更作羊昙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谢公的风流倜傥,尽管世俗的压力无法将他屈服。然而,令人感叹的是,东山的云彩何以肯为老桓出山。谁又知道那些奸雄的内心,其实是畏惧豪杰的逸兴呢?看看新亭的聚会,这种心思可不是轻易就能问明的。坦之(指坦然自若的人)又有谁能呢?手中掌控的局面却难以维持。烦恼公若挥动胡须,谈笑间安稳了晋室。年老之时,淝水的战役,逆敌的情势极其紧迫。在棋局中,数百万的士兵一战而袭。功名也不过是多余的事情,聊作后辈的立足之计。平时嘲笑那些虚无缥缈之事,听到这番话也感到羞愧。万古悠悠,客人的情韵颇为萧瑟。难忍看着西州的门,又怎能不让人想起羊昙的泪水?
注释
- 谢公:指谢文静,东山谢家人,著名的文人。
- 老桓:指桓温,东晋的权臣。
- 奸雄:指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 新亭会:指著名的政治活动,聚集了许多豪杰。
- 淝水:淝水之战,东晋与前秦的著名战争。
- 幅巾棋局:象征着军事和智谋的较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雅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及社会现实,且常带有政治批判。
创作背景
《谢公墩》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谢公墩》以抒情的笔调,回顾历史人物的风流与豪杰气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名利和自由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对谢公的描绘,引出对世俗权势的质疑。谢公的风流倜傥与世俗的不屈相对比,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东山云和老桓,象征着历史的沉浮与人性的复杂。
在描绘历史人物时,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豪杰的敬仰,也流露出对奸雄心态的不满。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借新亭会和淝水之战,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强调了功名与人生命运之间的无常。最后几句,诗人由历史引入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令人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流谢文静,世俗未可屈:谢公的风流与世俗压力形成鲜明对比。
- 但怪东山云,肯为老桓出:东山云象征着隐逸之士,借此抒发对老桓的讽刺。
- 谁知奸雄心,本自畏豪逸:揭示奸雄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反映出对豪杰的尊重。
- 君看新亭会,此意未易诘:新亭会的情境隐喻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权力斗争。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幅巾棋局”寓意深邃,展现了智谋和权力的博弈。同时,诗人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势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政治斗争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云:象征隐逸与超脱,代表了追求自由的理想。
- 新亭会:象征政治斗争与豪杰聚会,反映社会现实。
- 淝水:战争的意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谢公墩》中的“东山云”象征什么? A. 乡愁
B. 隐逸与超脱
C. 权力斗争
D. 人生无常 -
“新亭会”在诗中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A. 友情
B. 政治聚会
C. 战争
D. 自然景观 -
诗中的“淝水”指的是哪场著名的战役?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夷陵之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周紫芝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周紫芝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而陶渊明则强调个人归隐的宁静。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诗歌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紫芝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