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镜药收来守拙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镜药收来守拙。
不遇知音难说。
古鉴要予磨,
点处便交光彻。
欢悦。欢悦。
衮出一轮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内心情感的追求与思考。他希望能保留自己的拙朴之美,但又因缺乏知音而难以倾诉。即便古老的镜子需要打磨,才能映照出光亮,但一旦打磨到位,便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辉。他的欢悦如同一轮明亮的月亮,照耀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注释:
- 镜药:指磨镜的药物,象征着对艺术的打磨。
- 守拙:保持自己的朴实与拙劣。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朋友。
- 古鉴:古老的镜子,象征着历史和传统。
- 欢悦:欢乐的心情。
- 衮:华丽的样子,这里指代明月的光辉。
典故解析:
“知音”一词来源于古代音乐,意指能理解自己音乐的人。历史上,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强调了知音难觅的主题。这里用以表达作者渴望有知音能够理解自己的艺术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处端,元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作品多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艺术的追求。他的作品通常蕴含深邃的哲理,表现出对美的执着。
创作背景:
该词作成于元代,正值元朝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对诗词和音乐的兴趣高涨。作者在此背景下,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知音的渴望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作者以“镜药”比喻艺术创作的过程,暗示需要不断打磨与修正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词中反复提到“欢悦”,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创作成就的欣喜与自豪。而“古鉴要予磨”则表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继承,强调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以“衮出一轮明月”结束,明月象征着理想与光明,传达出作者的希望与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表现出一种对自身艺术追求的执着,尽管面临孤独与无奈,但仍然坚信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药收来守拙:比喻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努力保持自己的拙朴之美。
- 不遇知音难说:表达了作者对理解自己的人(知音)的渴望,感到孤独。
- 古鉴要予磨:强调了传统与历史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艺术需要不断打磨与修正。
- 点处便交光彻:一旦打磨到位,便能展现出光辉,象征着艺术创作的成功。
- 欢悦。欢悦。:重复强调内心的欢愉,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 衮出一轮明月:用明月比喻理想的境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镜药”与“古鉴”比喻艺术的探索与打磨。
- 拟人:赋予古镜以生命,使其成为承载情感的对象。
- 对仗:如“欢悦。欢悦。”,通过重复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出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在孤独中追求内心欢愉的情感基调。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作者依然坚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最终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药:象征着对艺术的追求与打磨。
- 古鉴:代表历史与传统,强调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光明,寄托了作者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镜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磨镜的工具
B. 艺术的打磨与追求
C. 生活的艰辛
D. 友谊的珍贵 -
诗中提到的“知音”最接近于哪个含义?
A. 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艺术家
D. 家人 -
“衮出一轮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与理想
C. 孤独
D. 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情感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其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爱情,而谭处端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艺术创作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词典》
- 《词的艺术与风格》